“这株草药味道是麻的、另外一株是苦的、远处的那株是涩的……”2018年9月4日,记者来到凯里市下司镇,采访到龙薪臣。
“我们行医的祖传口诀,苦的解毒消炎,麻的镇痛,涩的主要起收敛止血的作用……”聊到草药,龙薪臣打开了话匣子。
龙薪臣自小习武,13岁那年,他在练习摔打时,不小心把手摔断了,疼痛不已。村里老人找来草药给他贴敷,当天疼痛减弱,三天后,疼痛完全消失。这事让龙薪臣第一次感受到了苗药的神奇,对苗医苗药产生了强烈兴趣。
“最痴迷的时候,白天晚上,都在识药尝药。找来一副药,反复尝试体验,直到掌握它的性征为止。有一次我尝‘虫’药,吃了一堑,药物毒性较大,导致嘴唇起泡,喝汤都难受。可是值得,让我深入认识和掌握了一味良药。”龙薪臣说。
贵州民间,历来有“黔中自古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之说。在龙薪臣的庭院里,种满花花草草,有七叶一枝花、南天竹、天冬、石斛、黄精、灵芝、艾粉、韭菜等。在常人看来,这些不过是一株草一朵花而已,对龙薪臣而言,这些药材都有大用,比如韭菜汁,用来治疗蜂毒有奇效。
作为一个草药医生,识药用药是一个基本的技能,龙薪臣是这方面的能手。他现在能识别400多种草药,对常用的60种更是熟稔。
在龙薪臣的家里,摆满了坛坛罐罐,其中盛放了雄黄石、五蛇酒、八角金瓜、瓜子金、鱼腥草、龙胆草、浮萍、马齿苋、半边旗、车前草、凤尾草等药材。在他的药房里,分门别类地摆放了50多个装药的木柜。他还专门辟出100平方米左右的一块地用来建设库房,专门存放药材。
在乡村,一般要到40岁以上才行医。龙薪臣尽管悟性、肯钻研,但也是学医13年后,才开始尝试用药。
早些年,鸭塘一位农户上山干活,被毒蛇咬伤,许多地方的医生不敢给病人用药。龙薪臣接收了病人,在其被毒蛇咬伤的部位划出一道十字口,然后用药,病人就此好转。自那后,龙薪臣的名声不胫而走。
得到认可,龙薪臣在苗族医药上用心更专、用力更大。他在凯里红梅街开了一个店子,专门看病。在他和杨再亮、陶贵新等人的带动下,红梅街变成了当时的草药一条街。
“2009年,我在红梅街治疗过一个患者,这名患者得了脊柱结核,在医院手术后,股头坏死,后来又到其他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后我给他敷了苗族膏药,疗效很快显现。”龙薪臣说。
还有一位患者,拉绿痢疾,到怀化等地医治不见效果,找到龙薪臣,花了30元,要了一副苗药,很快见好。对方拿来一只公鸡当谢礼,龙薪臣坚辞不受。
由于龙薪臣在苗药方面有独到之处,2015年,凯里市中医院开出高薪,聘请他到医院坐诊。龙薪臣上了3年班后,就辞职不干了。他当时另有想法,决定开办一个专门生产苗族膏药的厂,发展苗药产业,医治更多的人。
辞职后,龙薪臣在麻江县有关部门支持下,投资500万元,创办黔东南州龙氏苗医苗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方式,迅速打开局面,把苗药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2016年,在麻江县有关部门和龙薪臣共同努力下,公司更被命名为州级第二批非物质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记者在基地看到,上百张快递单叠放在一起。“这些都是客人通过网店买药的单子,全国各地的都有。”龙薪臣说。
仔细察看销售数据,销量大的主要有两种贴膏:一个是前庭清洗方的膏药,也叫巴氏腺囊肿膏药;另外一种是骨髓骨伤膏,也叫骨髓膏。
2017年,龙薪臣靠着行医和卖贴膏,纯收入200余万元。他并不为此止步。“广州的设备还没有运来,机子运来以后产量会大幅度提升,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龙薪臣说。
为了把苗族医药传承下去,龙薪臣带了10余个徒弟。其中一个徒弟叫石承德,身有残疾,家庭比较贫困。龙薪臣见石承德身残志坚、诚实肯干,便收他为徒,每个月发给他3000元工资,请他帮忙打下手,并教他苗医苗药知识和技术。学成出师后,石承德也走上了行医路,目前,在龙场卫生院担任村医。
产业发展起来了,带动作用逐渐显现。龙薪臣找来贫困户,引导他们挖采草药。“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有20人左右,大多是周边村寨的贫困户。只要他们按照要求把药采来,每人每天就可以拿到100元工费。”龙薪臣说。
他还计划扩建基地,培训100多名贫困户,带动大伙采药制药,尽快走出一条特色脱贫致富路。
作者:王道东、康莉、杨光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