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物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品砸百味人生 绣出精彩生活—— 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钟声佩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10-01 23:42:23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王道东、杨光洪、康莉 点击: 评论:0

 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苦尽甘来,钟声佩就是初步体味到苦尽甘来的一名绣娘。2018年11月12日,笔者走进黎平县翘街民族刺绣服装厂,见到钟声佩正在加班加点赶制民族服装。快要过侗年了,民族服饰需求量很大。

钟声佩给人的印象是语言轻快,动作麻利,热情好客。对于刺绣,她说:“我一辈子喜欢刺绣,除了坐月子的那两个月不绣,其余时间我都在绣,可以说是如痴如醉。”



聊起刺绣和制作服饰的经历,钟声佩告诉记者,她家有8个兄弟姊妹,每到年边,为了让他们穿上新衣,她的妈妈就会赶制布衣,常常是半夜起来制作衣服,因此他们兄弟姐妹每年都有新衣穿。

小时候的钟声佩见到母亲常常半夜起来做衣服,很纳闷:“妈妈为啥不在白天做刺绣呢?”

母亲告诉她:“你们那么多兄弟姐妹,要是不半夜起来做衣服,你们怎么会有新衣服穿?”

小时候条件艰苦,钟声佩很小就不读书了。为改善家庭条件,她小小年纪就思考着怎样谋生。她说:“我就认为要学点技术,以后才能生活,于是就决定学绣花。”

早年,钟声佩的父亲常年在外教书,她和母亲就去烧炭卖补贴家用,一边烧炭,一边绣花。

除了帮忙烧炭守窑,钟声佩也经常放牛。放牛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在玩,她却在绣花。

除了绣花她还试着制作衣服,琢磨久了,渐渐摸到了其中的门道。

有一年,岩洞村的一位老人拿着布给钟声佩,请她制作裤子。老人说:“我拿布给你做,没做好也不要你赔,做坏了也不要你赔,你大胆地去做。”

花了5天时间,钟声佩做出了第一条裤子,交到老人手里。老人一试,尺寸大小都挺合适。此后,钟声佩会做衣服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上门来找她制作衣服裤子。

 

钟声佩12岁时,年纪虽还小,但个子长得快,已经有了大人的模样,家里没有劳动力,就让她去马鞍山修水库,有一次由于操作不当,她推车从50米高的坝上掉了下去。“脚摔断了,但当时家庭情况不好,实在痛得熬不过去了,才请假去治疗,因此落下了残疾。脚受伤的那些日子,我也没闲着,更加看重刺绣的这项谋生技能,没日没夜地学,刺绣技术就是在那时候打牢了基础。”等乡村医生用草药把她的腿包好了,她又回到水库上继续干活。

修水库是男人干的重活,12岁的她不仅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还回到家里做衣服。一个人,两份事,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三年下来,靠着帮别人做衣服和自己挣工分的积蓄,她存得了80元钱。她用这80元钱买了一台缝纫机。靠着这台缝纫机,她一连帮人做了6条裤子,来拿裤子的人都觉得合身。

一传十,十传百。来请她做衣服的人更多了。有些人家虽然离得远,但都情愿走远路来请她做。钟声佩手脚麻利,两天就能做出一条裤子,做得又快又好。


 

作者:王道东、杨光洪、康莉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黔东南州非遗中心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