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跃华
修文县六桶镇海马任氏家族,是从江西辗转迁徏到此居住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他们生活的海马村相对封闭,因此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从江西带来的明代古法造纸技术。
海马任氏家族以构皮树的树皮,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料,加入一种抗粘的天然配料——寻麻液,进行纸张的抄制。所生产的纸为“皮纸”,纸质绵软,抗拉性强,纸色微黄。这种纸在民间的用途非常多,常用于经书的抄写、做鞭炮、糊窗户等。
在对祖先的祭祀仪式中,有很多环节,大量的使用海马“皮纸”作为道具;在丧葬仪式上,也大量运用,充分体现出海马纸的不可替代性。
提起海马村,人们或许会觉得陌生;但提到海马孔任氏家族古法造纸,修文县所有乡镇、街道的许多人都知道。在工业化的今天,工序繁多的古法造纸技艺在海马得以延续,似乎有些不合理;但细看海马任氏古法造纸技艺的历史岁月,一切又都有迹可循。
“打从记事起,海马任姓族人家家户户都是打浆、抄纸的声音和画面。”对于土生土长的海马人,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任廷龙来说,古法造纸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直到今天。不只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岀生在海马任氏家族的人而言,古法造纸与生活密不可分。那时,海马任氏家族,几乎每家都会古法造纸,只存在技术优劣的差别。
在海马村,任氏家族古法造纸历史悠久。有专家研究发现,海马任氏家族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与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
数百年的古法造纸工艺,在海马村得以延续,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树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盖之。来年再长新条,其皮更美。”这是《天工开物》中关于取树皮造皮纸的一段文字,其中提到的楮树,在海马及六广一带被称为构皮树,是海马任氏家族造纸的重要原料,在当地随处可见,便于存货;树皮剥去后,来年还会长岀新的树皮。
除了丰富的原材料,一条顺村而过的六广河,为古法造纸提供了充沛的水源。长期以来,海马任氏家族用六广河水浸泡树皮,用山上的泉水融浆抄纸,而海马丰富的水资源,也成了任氏家族能造出优质“皮纸”的关键所在。
据任廷龙介绍,海马任氏家族的古法造纸,从原料到工艺,都是纯天然、无污染。造纸的族人们,一般都是在六广河岸边阴凉处,浸泡构树皮。
海马村位于六广河下游岸边,过去从上面下去,只有狭窄的悬崖小路,要么乘船岀行。20世纪末期,修通了简易公路;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农村交通设施不断改善,现在水泥公路直达村寨。海马孔背靠大山,绿树成荫,加上充沛的水资源,可谓一处极好的天然厂房。
如果说天然的原料、水源和场地,为海马任氏家族古法造纸提供了便利条件,那精湛的技艺,则成了古法造纸的“秘籍”。采集构树皮、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抄纸、压纸、晒纸等是海马“皮纸”的制作工序,堪称工序最多,规格最高。
历经多道工序的海马“皮纸”,不仅坚韧,柔软光滑,还有防止虫蛀、不易撕破等特点。历史以来,他们生产的“皮纸”销路很好,造纸成了任氏家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海马任氏家族造岀的纸张,曾是周围乡镇和村寨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写字、糊窗户、祭祀活动等都离不开“皮纸”。
六桶镇海马村任氏家族古法造纸传承人任廷龙,生于1966年元月;10岁开始,就与祖父、父亲一起造纸。任氏家族,自清代中叶迁至此地居住,其手工造纸技术源于明代。任廷龙系清咸丰年间古法造纸手工艺人任大元之后,其造纸技艺代代相传。任廷龙之祖父任洪舟、父亲任奇凯,都是当地有名的手工造纸工匠。
任廷龙自小跟随祖父、父亲一起学习造纸工艺,长辈的言传身教,成就了他的诸多记忆。为将祖辈传承下来的古法造纸技艺发扬光大,2003年,任廷龙到遵义茅台镇观摩当地的造纸工艺;2005年,他又到遵义桐梓县参观学习;2012年,他到金沙县参观学习;2018年,他还到凯里参观学习贴花造纸法。
现在,任廷龙的子女大多学会了古法造纸技术,该技艺仍在家族传承中。任廷龙一家拥有全套的传统古法造纸工具,所生产的“皮纸”纸张均匀,韧性强,抗拉性高。
在任廷龙看来,家族中一些造纸手艺人,另谋职业也不是不行;只是纸浆间流淌的,都是岁月浸染过的章节,记录着曾经的过往,也书画着家乡的山河锦绣!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温馨记忆,割舍不掉,所以要一直前行!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