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德江傩堂戏:闻名中外的“戏剧活化石”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4-21 13:37:01 来源:铜仁日报 作者:张宏扬 点击: 评论:0

 傩堂戏,又称傩戏和“杠神”,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而德江傩堂戏,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集傩祭、傩仪、傩歌、傩舞、傩面具、傩技、傩戏于一体。

att_563505_wps图片

德江傩堂戏表演主要以酬神娱人为目的,表演形式上有傩祭、傩仪、傩戏、傩技,道具有傩面具、法器、傩服饰,傩坛上集编扎、剪纸、染印、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为一体。傩技绝活有开红山、上刀山(梯)、下油锅、口含红铁等。德江傩堂戏由面具、图案、法器、傩堂及傩艺师们的唱跳戏等几个方面综合组成,有着“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美誉。

att_563506_wps图片

傩堂戏之渊源

傩,作为一种神奇而古老的民族文化事象,其意义特殊,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民俗、音乐、戏剧、美术、服饰、雕刻等众多艺术门类,更涉及人文、哲学、宗教、社会、历史、民族、语言文化等诸多领域。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关于傩的记载,《周礼·夏官·方相氏》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变。”往下至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程度关于傩的记载,足见其历史之悠久。

从古至今,傩堂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衍化,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俗和习惯。几千年来,傩堂戏的掌坛师为主人家执行驱邪避灾、过关了愿等活动,在主人家的堂屋里摆置好所有傩道具和傩面具以及祭品,由掌坛师画上花脸或戴上傩面具,穿戴傩发饰,手执牛角师刀,肩搭傩牌带,在节奏紧密的锣鼓声中,吹响三声牛角后,就开始进行傩祭、傩舞、傩戏、傩技等一系列的活动。

att_563511_wps图片

如此历史悠久的傩堂戏又是何时传入德江的?在明代以前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而在明嘉靖时期,《思南府志风俗篇》载:“岁除旧。进傩,皆坐鬼神状。内二老为傩公傩母。”而当时的德江隶属于思南府管辖,证明德江在明代时就已有傩堂戏活动。

德江傩堂戏之崛起

据悉,历朝历代以来,傩戏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而德江傩堂戏为何又能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闻名海内外?集中不乏有德江历史地理等原因,德江历史地理落后偏僻,古近代少有娱乐之举,广大民众就以观看傩戏为最高快乐。因此,民间的傩戏组织非常活跃,德江的傩堂戏遍布全县21个乡镇(街道),有强大的民间生存基础。在民间,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遇到有灾难需要消灾,或者需要祈福平安长寿时,就去请傩艺师进行消灾祈福,以求身心平安。从而使傩戏在民间能够广泛流传,千年不衰,至今依旧完整地保留了那份原始、古朴的气息,是国家研究非遗的“宝库”。

att_563512_wps图片

除此之外,德江傩堂戏更得益于德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文化、民宗部门对德江傩堂戏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推荐傩堂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德江县积极组织调查、申报,2006年,掌坛师安永柏、张月福被批准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金辽、张金太、安明秀(2016年去世)、吴贤富被批准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黎世宏、王国华被批准为省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2014年,德江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德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见》,成立了股级非遗保护中心,并纳入“三定”方案,解决编制4人,实质性开展工作。德江县财政每年将傩堂戏工作经费12万元单独列入专项预算,并逐年增长。2017年12月,德江县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文化改革,撤销非遗保护中心,组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至此,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创了有人抓落实、有钱做项目的新局面。

att_563513_wps图片

德江傩堂戏之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德江县傩堂戏活动只在乡村民间悄悄进行,但无论经历如何的打击,傩堂戏始终在民间能够得以生存,可见德江人民一直以来都信奉傩、崇敬傩、喜欢傩。

由于强大的民众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傩戏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新生。

1993年,贵州省文化厅授予德江“傩戏之乡”的匾牌。2003年10月,德江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首任会长曲六乙先生在现场开幕式致辞说:“德江傩戏是戏剧界的活化石,德江是中国傩戏之乡,在法律上是认可的……”2006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发德江傩堂戏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命名德江傩戏大师张月福和安永柏两人为国家级傩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德江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堂戏)”。2018年11月,第二届“中国梵净山傩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在德江举办,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为德江县傩文化研究基地授牌,颁发了基地证书。

30多年来,中外多达200多家大型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德江傩堂戏,同时,傩堂戏也为宣传德江,提升德江知名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att_563514_wps图片

德江傩堂戏之传承

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使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德江县各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样化的对傩堂戏进行传承。傩堂戏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师傅带徒弟、在民间人家举办法事活动、在公共场所举行傩文化活态展示、传承人进校园授课、美术协会举办傩文化绘画培训、创作傩音乐和舞蹈、理论研究、编著书籍等。比如,2007年,德江县政府首次开办了傩堂戏培训班,邀请张月福、安永柏为学员授课。

同时,德江傩堂戏近年来在民间活动的设施场地方面得到了积极投入,在稳坪镇铁坑村,枫香溪镇长征村、桶井乡、合兴镇等乡镇设立了14个傩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和传习基地,在德江民族中学设立了傩文化培训和展示基地,在城南人民公园设立了傩文化广场,傩艺师们可以进行展示演出。

att_563515_wps图片

现在只要走进德江境内,就能看到公路两旁有关傩文化的大幅图片;人民公园内到处都有傩面具和傩剧照的硬件设施;玉溪河畔上的几座风雨桥和石栏清一色是有关傩的浮雕设施。各种由“傩”而取名的宾馆、餐馆、商铺遍地开花;县城里各中小学的课间操都改成了由傩舞改编的《傩韵操》;稳坪镇、枫香溪镇小学办起了傩戏培训班,由张月福、安永柏、王国华定期给学生上课。

德江县委、县政府所做的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傩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傩文化,已逐渐渗透到德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att_563516_wps图片

德江傩堂戏之推广

德江傩堂戏,目前主要以“舞台化、艺术化、大众化、国际化”思路进行推广。把原生态的傩堂戏以艺术的方式挖掘和展示,编排节目上舞台,大型歌舞《梦结傩缘》《傩之舞》《古邑傩风》《傩韵》《傩祭》《傩堂戏》等相继诞生,其表演形式恢宏壮观、神秘而独特,其展现出的艺术文化价值,赢得了多方喝彩与赞赏。同时,把活跃在民间的原生态傩堂戏,以单独或穿插的方式,参与到各类文艺演出中。

21世纪以来,德江傩堂戏走出德江、走出贵州、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德江傩堂戏的精髓、神秘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海内外专家学者正在不断加强对于傩文化的研究,德江的傩堂戏也在国内外各大平台获得了认可与好评。

att_563517_wps图片

下一步,德江县将充分借鉴特色文化小镇的成功经验,以傩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德江土家文化,充分利用地域民族风俗,举办全国傩戏文化、土家文化节展等活动,多形式推广傩文化及其衍生品,进一步提升德江傩文化的品牌与影响力,将德江打造成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文化旅游特色城市。(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宏扬)

责编:刘天永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