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从江县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是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区域,目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1项,其中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多年来该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采取全方位摸清底数、多角度完善传承体系、深层次推陈出新等举措,打响非遗品牌,引导全民参与,高质量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2022从江县第十六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
2023从江县第六届侗戏汇演
全方位摸清底数,让保护“心中有数”
从江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在历史发展中世居这里的各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近年来,从江县按照建设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苗年、壮年、新米节、芦笙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加强做好非遗资源调查收录整,对全县81个传统村落以及各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状况挖掘摸底调查,普查挖掘非遗资源项目涵盖10个类别,收集非遗资源信息200余条。同时,加强对各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管理,使挖掘、保护、传承、光大等各项工作环节形成紧密链条。据统计,目前从江县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1项;实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8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4名。
瑶族长鼓舞
刺绣培训
多角度完善体系,让传承“深入人心”
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推动非遗有效传承,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从江县文旅部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有序开展各级非遗传承人群评审认定工作,发现培养人才,扩大传承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017年以来,从江县积极开展工艺美术大师、名工匠、名歌师、名舞师等民间艺人评选评审活动,从江县共评选民间艺人60余人。其次,积极营造浓厚的传承氛围,扩大传承人的传承范围。2022年,开展传承人培训1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育非遗人群1000余人次。此外,紧紧围绕“非遗日”“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侗戏汇演”“送戏下乡”等活动开展非遗传承和展演,同时在全县多所中小学中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2022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贵州·从江第十六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暨第六届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百村歌唱大赛上,全县有11个乡镇41支歌队放歌銮里活动舞台,线上累计收看人数高达11.87万人次;2023年第六届侗戏汇演暨春节期间传统戏剧展演中,来自全县的8个侗戏队轮番上台表演12天,不仅每天现场观众座无虚席,而且线上观众达到10.72万人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非遗保护传承深入人心,提升了大家的文化自信,形成自觉。
岜沙镰刀剃头
增冲侗寨
深层次推陈出新,让非遗“大放异彩”
不断探索创新,灵活保护传承举措。从江县围绕“非遗+”模式,以传统医药和工艺为突破点,依托各类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加大力度扶持苗族刺绣、侗族刺绣、服饰、瑶族药浴等相关的非遗工坊、合作社,形成“非遗+企业”“非遗+工坊”“非遗+乡村”“非遗+旅游”等“非遗+”模式,在生产活动中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化生产融合,带动群众参与生产和培训,学习到更多非遗知识和技能,营造出浓厚的传承氛围,不仅实现了增收,也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同时,利用从江县“神秘从江”微信公众号、趣从江县等新媒体平台,多视角、多渠道宣传保护区建设成果;先后拍摄制作了《神秘岜沙》《瑶族药浴》等系列民族文化宣传专题片,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等电视媒体播出,引发巨大反响,使从江多彩神奇的民族文化和非遗品牌被世人所关注,进一步提升了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知名度,打响从江非遗品牌,促进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吴玉芳)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