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一场名为“葛镜桥的前世今生”的讲座在贵州省博物馆非遗剧场开讲。讲座邀请了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葛诗畅,从葛镜桥所处的地理区位及环境、建设保护历程、建筑技术和文化等方面,揭秘葛镜桥的前世今生。
葛镜桥。资料图
“有自然形成的桥,人工修建的桥,也有我们心中的桥,我们自己心中的桥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跨越,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讲座现场,葛诗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葛镜罄尽家资、三毁三建,历经三十载,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修成葛镜桥的故事。葛镜桥造就一段传奇,铸就一种精神。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葛诗畅。
葛镜桥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城东南2.5公里处,桥长52米,宽5.5米,高30米,横跨在麻哈江两岸绝壁之上。桥在绝壁之上起拱,借江心一礁石下脚,设计绝妙,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历经400多年,坚固如初。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其主编的《中国桥梁技术史》中评价其为“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葛镜桥,于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贵州省唯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桥。
讲座现场。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把葛镜桥列为中国三孔尖顶石桥典型代表。可见,葛镜桥在中国古桥建造的历史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葛镜建桥的意义还在于,体现出了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巧夺天工的智慧。葛镜桥的选址、设计、工艺、技术、用料、施工方面的匠心独运,建桥过程中体现出的责任心、精雕细琢为后世楷模。”葛诗畅介绍,葛镜不仅把建桥当成一件事情,更把其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三十年如一日,每天亲自到现场监工。
讲座现场。
葛镜建桥,功在当时,又利在千秋,造福百姓的意愿和探索创新的智慧和能力,是今天的我们应当传承的品质。
讲座交流现场。
一座葛镜桥,半部贵州“开山”精神史。
贵州作为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近10年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县县通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到2015年,贵州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先后有10余座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桥梁建成通车,如清水河大桥、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红水河大桥、赤水河红军大桥、平塘大桥等,它们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打开了新时代贵州桥梁的画卷。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云开
视觉/实习生 明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