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贵州纳雍:耕织田园时光绘就幸福生活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5-24 00:55:53 来源:央广网 作者:杨英 陈一仆 胡旭东 钟廷 点击: 评论:0

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以扒社区李家寨组,苗族夫妻李学方、黄国丽,不仅传承着手工经纺线、织布、刺绣的全套传统手艺,而且还将其做成产业。在他们这个家庭里,种麻、纺线、织布、刺绣的慢镜头,一直浸泡在不慌不忙的慢时光里。

李学方妻子黄国丽在作纺织秀(央广网发 杨英 摄)

丈夫李学方,60岁,妻子黄国丽,63岁。从小,他们都分别掌握了纺线、织布、刺绣的手工。结婚成家后,因养家需要,他们一道外出务工。儿女们一一成家后,李学方夫妇不想继续漂泊,就回家种苎麻,卖给外地客商,5亩苎麻基本能维持日常的开销。

李学方妻子黄国丽指导村里的苗族姐妹齐麻(央广网发 纳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两年前,因特殊原因,长期收购苎麻的外地客商不再收购李学方的苎麻,他俩犯愁了。

“种起的苎麻,铲了可惜,何不如用它纺线、织布,做成苗族服饰来销售。”夫妻俩想明白了,就重操手艺,利用5亩苎麻,纺线,织布,刺绣,最后做成手工服饰,卖了贴补家用。

李学方妻子黄国玉在齐麻(央广网发 杨英 摄)

如今,李学方家的堂屋俨然就是一间传统工艺坊——三台缫麻机、两台织布机,并排一起,组成了“流水线”,墙面挂满了麻丝,长椅上堆满了刚下机的麻布。

每天,夫妇俩不仅要缫麻、织布,还要指导寨上学艺的两位苗族姐妹。李学方说:“年轻人基本不懂这个原生态手工纺织绣技艺了,有生之年,我们要把技艺教给年轻人,代代相传。”

李学方妻子黄国丽亲手制作的纺织作品(央广网发 杨英 摄)

李学方夫妇加工的服饰,面料是原生态的,图案是传统的,其中,一种叫房架花的图案就有5000多年历史。房架花图案的服饰一上市,苗族同胞都惊艳,不少人纷纷下单订购同类产品——现在,方圆数百里内,要想订购手工苗族服饰,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学方。

销路广了,李学方夫妇忙不过来,就找寨上苗族姐妹来帮忙,计件给工资。李家寨组的苗族妇女龙中艳常常到李学方家帮忙,能赚钱,能学艺,她开心:“有空就来给他们做麻布衣服,一天收入100元左右,一年能赚几千块钱,还能学技术。”(杨英 陈一仆 胡旭东 钟廷)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