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记者黄玉玲)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将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畅享非遗购 探访非遗味 共赴非遗游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老百姓共享非遗成果的好机会,各地群众也都非常期待能参与其中,今年有哪些特色活动,群众如何参与?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回答了央广网记者提问。
胡雁介绍,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一是参加各大电商平台举办的“非遗购物节”,开展非遗产品网络销售。各地也将搭建非遗产品线下展销平台,创新文化消费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恢复。二是通过设立美食市集、美食街区,集中展示非遗魅力,在遍布城乡的餐馆、摊位、档口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和让利惠民活动。三是持续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景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将建立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展示重点活动及各地活动情况。“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省级非遗保护中心、非遗馆也将通过官方网站、两微一端等渠道发布本省(区、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信息。”胡雁说,“各地也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通过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社交媒体、直播平台、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全媒体传播、多渠道推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吸引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非遗参观、体验、品鉴、研学等活动。”
记者还注意到,在全国98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各省区市梳理了300余项活动予以重点推广,其中:北京市西城区将举办“京城非遗耀中轴”活动,发布北京市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中轴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吉林市将举办“讲述自己的故事”非遗人手机短视频线上展播,通过非遗保护工作者、传承人群的视角讲述非遗保护传承故事;浙江在台州市举办“浙里有请”“浙里百戏”“浙里百味、浙里百工”“浙里百变”等特色活动;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湖南非遗展示体验月活动等。
聚焦非遗系统性保护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据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口号有“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国非遗故事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深化非遗保护理念 展示中国保护经验”“可持续发展 非遗同行”,重点活动包括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等。
胡雁提到,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认真履行缔约国责任,申报“古琴艺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我国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利用途径不断拓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非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胡雁强调,今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线下遍布城乡各地、融入各类生活场景,线上有视听体验也有互动交流。相信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群众将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切身感受、亲身体验非遗在新时代融入当代生活服务百姓民生的生动实践,共享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充分认知非遗赓续中华文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