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护非遗之美 助乡村振兴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09-24 15:25:59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陈江南 点击: 评论:0

 “实在是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啊,真是解了大难。”说话的人叫王增世,是黔东南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苗医药传承人。9月16日,2021年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通告发布,收到消息的他第一时间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表达了感谢。

自幼随父学医的王增世,从事民间医务近40载。2019年,因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未取得“贵州省2019年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合格证,现为“未有合法行医资格”……看着药堂每天来自十里八乡的就诊者,王增世心急如焚。

就在犯难之际,王增世来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听闻其情况,省非遗中心主任龙佑铭立即联系和咨询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通过提案反映,双方单位多次组织研究,今年正式把市(州)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传承人的申请人作为第八条列入通告。

“降低乡村民间传统医药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不仅能使以传统医药为业的传承人群及家庭得以合法地维持生计,还能让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生生不息,使之得以传承和弘扬。”龙佑铭告诉记者,今年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发展实际,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谋划助力乡村振兴。视野聚焦到从江县大歹村,在这里仅用5个多月的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变化从何而起?作为“大歹之变”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龙佑铭每每提起都感慨万千。

“大歹村曾是从江县最为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前期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这个仅有2000多人的村子,除了非遗曲艺类代表性项目外,其他非遗9大类代表性项目竟然全都有,除此之外,附近的小村寨也有不少非遗项目。”龙佑铭说,为了不让珍贵的非遗资源淹没在大山深处,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将各个村落的非遗项目“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文化旅游“非遗走廊”。

2020年4月,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专家来到大歹村,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让家园变成了花园、山区变成了景区。

此外,专家还对当地居民进行刺绣等传统技艺培训,建起“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扶贫家庭工坊”,经过短短5天培训,当地村民就能以不同的材质和绣法呈现出全新的刺绣产品,并转化为订单。

人变,环境也要变。为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在遵循传统村落保护原则的基础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在当地增设文化娱乐生活场地、利用旧房屋改造成非遗餐厅、恢复苗族鼓楼等,不仅使得大歹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更是一个对非遗整体性保护,借此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2020年7月31日,从江县大歹苗寨景区正式开园,作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态博物馆”之一,这里还被誉为“山脊上的非遗走廊”。亲眼见着家乡一步一步走来、一点一点变化的大歹苗寨导游潘石信十分激动,“我自愿参加了村里旅游岗位的培训,成为一名导游,向每一位游客自信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这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幸福。”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文字编辑/曹雯

视觉/实习生 惠仕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