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哒哒哒哒……”10月10日,杨文丽的化屋苗绣车间里,随着工人们脚踩刺绣机,针线在指缝间穿插,一件件精美的苗族手工服饰逐渐成形。
“受疫情影响,我们昨天才开始复工。为了能按时完成订单,大家都在加紧赶工。”杨文丽说。
27岁的杨文丽是化屋村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在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父辈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开始学习苗绣和蜡染。
2017年,外出打工多年的杨文丽,带着在外学到的刺绣新技术和一台二手刺绣机返乡创业,办起家庭作坊。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苗绣文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每次回想起总书记到来的情景,总会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杨文丽说,如今的苗绣产品已从最初单一的绣片往香包、西装衬衫、绣服、文创产品等多元化发展。
杨文丽成立蜡染刺绣公司,组织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裁剪师组建起专业设计团队,专门研发特色苗绣文创产品,在新与旧、传统与创新之间探索一条特色苗绣文创产品的发展之路。
销售覆盖全国各地,苗绣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化屋村20多名绣娘实现稳定就业增收。“我们非常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方向。现在返乡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发展好民族的技艺,将化屋村的苗绣发扬光大。”杨文丽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