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侗族大歌 掠过古梦边缘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04 21:4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评论:0

  【一线讲述】

  侗族大歌 掠过古梦边缘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县级传承人、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秀豪

  这个春节,到我们榕江县宰荡村来“走相思”的人特别多。侗族的“走相思”,是一个村的男女老少同去另一个村对歌、吃饭、喝酒的民俗活动。寨门口要唱“拦路歌”,进了门要唱“夸寨歌”,端起碗要唱“敬酒歌”,大家认识后就聚集在鼓楼下唱“大歌”,这是活动的高潮,在歌师领唱下,大家比谁会的歌多、谁的歌声更美,经常几天几夜都唱不完。

  都说侗家有三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一栋鼓楼、一座花桥也许经不住几百年的风雨,可一曲侗族大歌却可以传唱几千年。作为独一无二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合唱形式,侗族大歌的名气早就在世界上传播开来,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评价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我们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文化靠歌声代代相传。传承大歌,离不开歌师。歌师不仅要会领唱,还要懂得调动大家的情绪、协调声部的音调、融合不同的音色。我岳母胡官美就是侗乡著名的歌师,也是全国仅有的几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我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从12岁开始学唱大歌,我就一直跟她的女儿杨秀珠对唱,我们青梅竹马,心心相通,后来结为夫妻。

  20多年前,我毕业回乡,在村里的加所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除了教孩子们文化,还教他们唱歌。后来,随着侗族大歌正式走进课堂,我也转了正。前几年,在社会各界资助下,我们加所小学成立了“飞越彩虹侗族童声合唱团”。我和爱人带着合唱团的孩子们去了不少地方,孩子们经历了与祖辈父辈不一样的童年,用歌声赢得了尊重和友谊,也打开了自己心中的世界。

  这些年,国家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了。特别是2012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让我们这些歌师满心欢喜。在那之后,我们黔东南州开始了大规模的抢救性保护工作,用数字化方式把非遗作品记录下来,听说,现在已经完成了侗族大歌、苗族古歌等33个项目、15位国家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最近,黔东南又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们全家都特别高兴,一坐在一起就聊这事儿。

  作为中青年非遗传承人,我要把侗族大歌唱得更响亮,让它常伴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让全世界都听到这美妙歌声。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吕慎、陈冠合、吴春燕、张勇、张哲浩、李建斌、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阮紫嫣)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07版)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