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丹寨大美非遗
——丹寨县孕育民族文化旅游新增长极
龙泉山万亩杜鹃红。韦朝阳摄
“黛胚”(女孩子)们在芦笙场边等待着同伴们的到来,她们身上的苗族盛装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银饰、绣裙、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丽的锦鸡为审美参照,因此称为“锦鸡装”。黄晓海摄
苗族女画蜡染。黄晓海摄
丹寨县各村寨的锦鸡舞虽各有特色,不过基本都保持了锦鸡舞的原貌。黄晓海摄
苗族蜡染制作流程——洗蜡。黄晓海摄
火红的杜鹃花染红了丹寨县龙泉山山顶。
凯羊高速穿过如屏群山,丹寨与外界“一路相连”。
杜鹃花开如海,美景咫尺之间,游客纷至沓来。4月10日至24日,不足半月,丹寨县迎来15万赏花客。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龙泉山将迎来赏花高峰。
丹寨县委、县政府从这一案例中得出结论——丹寨旅游产业发展的春天已至。
春风起处,顺势扬帆。丹寨县确定了今年的旅游发展目标:推动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力争实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达50%以上。
思路已经明晰——
立足于丹寨县清凉的气候资源、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依托快速通道建成的历史性机遇,打造“云上丹寨”文化旅游品牌,努力进行景区建设,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培育旅游产业市场,力争将丹寨打造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强县和国际性高端文化旅游目的地。
丹寨民族文化旅游扬帆起航,驶向多彩贵州全域旅游的浩瀚蓝海。
民族文化凝聚旅游核心力量
褐色上衣泛着质朴的光芒,蜡染做的裙装简洁天然,银饰与刺绣点缀着衣襟,裙上的蜡画用返璞归真的笔法勾勒出美丽纹样。丹寨县宁航蜡染有限公司展示墙上的这套华美苗族衣裙,曾让法国女孩玛丽·朱莉万里相寻。
2011年,玛丽·朱莉在法国一家私人博物馆中见到了一套苗族手工衣裙。抱着想要亲眼看看制作工艺的想法,她踏上了万里迢迢的溯源之路。
从法国私人博物馆提供的信息寻到北京博物馆,根据北京博物馆里的信息提示辗转来到贵州。从省博物馆打探到衣裙来自黔东南州的信息,玛丽·朱莉一路追寻,最终到达丹寨县,找到了衣裙制作方:丹寨县宁航蜡染有限公司。
望着宁航蜡染有限公司展示墙上挂着的让自己不远万里奔波的衣裙,朱莉激动得放声大哭,“我终于找到它了,终于能亲眼看看它的制作技艺了。”
“这就是丹寨民族文化的魅力。”4月26日,提起丹寨民族文化时,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自豪,“这更是丹寨县发展文化旅游的底气。”
云上丹寨,大美非遗,名不虚传——
自2006年以来,丹寨县先后有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乐舞、苗族贾理、苗年等7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给哈舞、苗族历法、苗族婚姻习俗等15个项目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丹寨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富矿,前景可期。”徐刘蔚告诉记者,这是丹寨打造文化旅游的核心力量。
从石桥古法造纸在旅游市场的出色表现,可一窥丹寨民族文化旅游的实力。
去年5月,丹寨县旅游部门在暑假精心设计推出融入花草纸制作体验、蜡染制作体验为主的“文化体验亲子2日游”产品,石桥体验游人气爆棚——短短两个月,石桥村迎来2000多名游客。
同年,200余名导游到丹寨县深度踩线,多家旅行社将丹寨数个景点纳入深度乡村旅游线路。丹寨县旅游中心与“苗岭星空”旅游电商云、广州爱自驾签订了线上+线下、深度非遗游的全面合作协议。
“当前,丹寨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以龙泉杜鹃、高要梯田、苗年、祭尤节等为旅游目的的游客,季节性旅游特征明显。”丹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陈光明毫不避讳地谈起丹寨旅游的短板。
破解之法何在?以长板补短板,继续深挖民族文化资源。
丹寨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加大对石桥造纸、麻鸟云景、夹岩风光、龙泉山宗教文化和八寨银匠村、牛角山森林公园、丹寨汞矿遗址等常态型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丹寨旅游走向全年恒热的路径所在。
丰富的旅游资源,汇聚起丹寨旅游“撑竿跳”的信心。丹寨旅游春潮涌动。
大合唱推动旅游项目攻坚
“成绩不小,问题不少。”这是徐刘蔚对丹寨旅游产业的概括。
4月25日,记者跟随如织游客登上龙泉山,杜鹃花灿若云霞,铺满山顶。
“今年游客比往年多得多呢。”
“高速通了,五一游客肯定会比往年多。”
山道上,两个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望着来往人群聊着天,一语道破丹寨旅游的一大发展机遇:交通。
2014年以来,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开通,大大拉近了丹寨与珠三角、长江中下游的时空距离,与广州、长沙、武汉、南昌等大都市实现了当日往返。
2015年,凯羊高速建成通车。丹寨成为贵阳的“远郊”,都匀、凯里的“近郊”,区位优势突出,二日游的客源圈获得了极大扩展。通村公路全覆盖。丹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实现历史性突破。
然而,丹寨旅游要力争实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达50%以上,仅靠交通支撑还远远不够。
这是丹寨旅游产业发展痛点——
没有一条成型的旅游线路;
由于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排调、雅灰片区交通瓶颈依然存在,公路环绕还没有形成,公路等级低,客运通达率低。
大景区,小建设。景区建设花了钱却上不了档次,达不到景区建设标准,难以形成像样的景点。
紧握民族文化资源的长板,紧抓大交通带来的大机遇,丹寨县打响一场超常规的旅游项目攻坚战,旨在一一除去丹寨旅游发展路上的痛点。
“凡涉及项目建设,必须形成‘大合唱’,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建设。哪个部门步子慢,就要追踪问责。”这是徐刘蔚在丹寨县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其中决心可见一斑。
当下的丹寨,一个个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石桥景区与蚩尤文化园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建设景区,建设不断提速。
截至目前,已建成游客中心2个、停车场4个、旅游公厕5个、花街步道和登山步道共7公里。通过路网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绿化美化、庭院整治、民居修缮、4A级标准的导览标识系统,景区形象和接待服务能力大为提升。
凯羊高速大寨出口至丹寨交圭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台辰至下司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8月将全线竣工交付使用。
对涉及村寨循环线通村公路实施拓宽工程,路面至少拓宽至三级公路标准,道路沿线设置摄影观景台。争取新修县城至都匀大坪城市快捷通道,缩短丹寨乡村旅游区与都匀市的距离。改造南皋—竹溜—望丰(雷山)、雅灰—送陇—盖赖(三都)、永乐(雷山)—高峰—杀益—夺鸟—达地(雷山)县际通村公路,实现与周边县市乡村旅游区互联互通。
丹寨县城东湖边上,万达旅游小镇即将破土而出。
“预计明年7月前建设完工。”万达项目办主任余世和介绍说。
根据设计图纸,万达旅游小镇将是一个苗族风情小镇,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
“建成后,丹寨旅游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陈光明说。
旅游项目攻坚战,丹寨挂出作战图——
提升卡拉村旅游形象,改造景点介绍牌、标识标牌、部分民居等;
加快绿海蓝星农业园旅游业态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观光浏览车、旅客接待站、导览标识等配套功能,开设种植采摘体验农场、自助餐饮体验区、药浴药疗谷等业态,建成农业养身休闲基地;
推动交圭至舟溪旅游公路沿线旅游厕所、游客接待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利用“一事一议”等项目支持,集中建好各乡镇景点、打造重点旅游村寨。
项目攻坚之外,丹寨县正着力培养旅游业态——
引入资金建设石桥、卡拉、高要、泉山、汞矿、排调主题酒店;在集镇和重点旅游中心村建设汽车旅馆、三级自驾车营地;建设石桥景区自行车“慢游系统”。
改组丹寨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旅游商品分公司;建立微物流、电商平台;在石桥、龙泉山两大景区布置旅游商品专柜、长廊和交易市场;整合银饰、蜡染、刺绣、古纸等各企业资源建立研发设计基地和创客基地。
打造卡拉斗鸡肉、龙泉酸汤鱼、石桥豆腐等特色饮食品牌,指导饮食点规范升级环境和服务。在石桥、卡拉、泉山等重点景区景点进行农家乐饮食品牌整合;在雅灰、麻鸟、牛角山、岔河特色住宿点设立饮食服务点。
对外,丹寨正积极招商引资,与客商携手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民族文化旅游前景可期
4月25日,时至正午,卡拉村村民吴明飞忙着为游客准备午餐。
斗鸡肉切成丁,和上生姜、辣椒、大蒜、菜油、花椒,不断搅拌均匀,然后静置。“游客过来再现烙,味道很好,是卡拉村的特色美食。”吴明飞一边挥动勺子搅拌鸡肉,一边向记者介绍。
“昨天家里接待了70桌游客,卖出280多斤鸡肉,每斤80元。”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卖近400斤鸡肉。”
村支书王玉和家里,喜爱民族服饰的游客让女主人王秋当起了模特,举着相机连连称赞苗族服饰美丽无比。
环顾卡拉村,村民家家户户经营农家乐,编制鸟笼。游客在村中四散开来,拍摄斗鸡场景、手工制作鸟笼,好不热闹。
“以前的卡拉村哪有这般景象。”王玉和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起卡拉村的旅游致富。
“2012年开始,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打造卡拉美丽乡村,卡拉村开始搞民族村寨旅游。靠着特色美食斗鸡肉和卡拉鸟笼,人均收入从1998年的300元,提升到了现在的万余元。村中最会经营的人家年收入早已上百万了。”
卡拉村的旅游发展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如何留住游客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王玉和告诉记者,对于这一问题,卡拉村已有解决之法——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田中捉鱼,制作鸟笼。
2015年,王玉和利用网络宣传,让手工制作鸟笼的想法试水市场。“反响很好,今年就可以推广。”王玉和乐呵呵地说。
“卡拉村因旅游而活,因旅游而富,丹寨旅游发展大有可为,更可以将脱贫希望寄托在乡村旅游发展之中。”陈光明从卡拉村的变化中憧憬着丹寨旅游发展的未来。
丹寨计划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四个业态,通过联通县域内外的四条循环线路,抱团发展,将卡拉的成功扩至丹寨所有村落——
借助县域合作,形成以凯里为中心的凯里—云谷田园—石桥—绿海蓝星—乌羊麻—乌卡坪—下司—凯里和以都匀为中心的丹寨-三都-荔波-独山-都匀的“苗水瑶”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循环圈;
打造以龙泉山(县城)为核心,龙泉蚩尤文化园—交圭—高要梯田—汞矿—羊排—羊浪—开发区—卡拉的城郊旅游循环圈;
打造以石桥为核心,清江—石桥—大寨—四方山茶海—排佐—夹岩峡谷—摆泥的清水江上游古纸文化旅游圈;
形成以排调河为核心的县城—扬武—甲石—远景—雅灰、送陇—麻鸟—牛角山—岔河—排调—孔庆—猫鼻岭—锦绣谷—县城的民族非遗文化体验游循环圈。
在四个循环的基础上,再形成县城(龙泉山)—兴仁(吊洞夹岩峡谷、城江、绿海蓝星农业园)—石桥—排佐四方山茶海—锦绣谷—羊排古堡—汞矿知青年代主题公园—高要梯田—县城等多个循环圈。
四条循环线路几乎囊括丹寨所有民族村寨,丹寨县委、县政府意在将丹寨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发展乡村旅游,丹寨立下的另一个目标更为直观:带动农家乐、农家民墅、手工艺户、旅游运输户等旅游就业户500户以上,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丹寨已经将目标分解为步骤,衍生出一套组合拳。
实施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分批次实施重点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旅游公厕、垃圾箱、排污系统、标识标牌、步道、栈道、亭台、风雨桥等。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和设施保护管理体制。
实施“乡村旅游带头人”工程。在各重点村寨村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发展“旅游带头人”,使各个有旅游资源的村寨“动起来”、“见效益”。
重点培育正月排调铜鼓周和南皋芦笙会、二月翻鼓节(清江寨等)、三月岔河三月三、四月龙泉山观花节、五月苗族粽粑节(宰宿等)、六月“大美非遗”节、七月稻花(嘎闹拿)节、八月吃新节(麻鸟、排莫)、九月翻鼓节(王家寨等)、十月水族端节(高排)、十一月苗年、十二月祭尤节(扬颂、岩英)等民族节日,以民族节日为载体展现民族文化魅力、吸引外地游客。
当下的丹寨,旅游项目如星星之火,点燃旅游发展的活力。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