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此前经过公示的我省12个“非遗”项目全部正式入围该名录。在我省成功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9个为新入选项目: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海南斋醮科仪音乐、琼剧、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南海航道更路经;其余3个为扩展项目: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文昌公仔戏与三江公仔戏。
为了让读者充分认识这些产生于海南民间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对这12个项目逐一进行相关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南海网6月16日消息:今天下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作芽村,村民听说黎族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兴奋不已。作芽村是琼中有名的民歌村,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唱民歌。村里歌王王取荣,更是现场唱上一首歌祝贺黎族民歌申遗成功。
符策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也是我省民歌专家。当得知黎族民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高兴地说,多年来我省对黎族民歌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今天也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琼中文化馆馆长何丕杰对记者说,黎族民歌在我省黎族地区广为传唱,琼中作为黎族民歌之乡,更是有着自己的特点。琼中有黎族著名歌后王妚大,也有远近闻名的民歌村作芽村,琼中文化馆能作为黎族民歌的申报单位感到十分荣幸。
“民歌唱起来才有生命力。海南黎族有许多老的民歌手,掌握着许多民歌,但让我们最为担心的就是后继无人,民歌萎缩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民歌没有生命力和观众群。这次黎族民歌的申遗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民歌的希望。”符策超兴奋地说。
据符策超介绍说,黎族民歌源远流长,在历史以至现代,在群众中都十分普及。黎族民歌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差不多男女老幼都会唱,特别在喜庆的日子里,唱歌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平日的生产劳动中,也会即兴而引吭高歌。民歌的内容以情歌占最多数,还有叙事长歌、劳动歌、婚礼歌、盛典歌、“做鬼”歌等。
海南著名作曲家谢文经多年来也一直关注着黎族民歌,他说,黎族民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祖国民歌百花园中的奇葩,对研究祖国音乐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丰富了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
他说,黎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只是多年来不被世人所熟知,这次黎族民歌申遗成功,也会使黎族民歌的名气渐渐的大起来,也希望黎族民歌能像广西壮族山歌,内蒙古民歌,贵州侗族民歌一样,被全国人民认知,这对今后黎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