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文化中国行 | 彝族民歌:“拉山腔”唱出生活滋味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7-10 17:01:37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姜雨熙 点击: 评论:0

彝族民歌简介:

  “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来马去驮。前头去了三匹马,后头还有九屯箩。”经典彝族民歌《山歌出在淤泥河》形象地唱出了彝族民歌的生活滋味。

  彝族民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北地区,其中以盘州市淤泥乡的山歌最具有代表性。按内容可以分为情歌、酒歌、劳动歌、叙事歌。演唱场景自由灵活,可以在山间、树林、草地等,有独唱、两人对唱、群体对唱、集体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词结构以七言四句为多见,也有四句一问、四句一答的形式,曲调婉转悠扬,被当地人称为“拉山腔”。

  彝族山歌有独特的演唱技巧,比如喉、头腔共振,真假声混合等,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老一辈人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这种巧妙的技巧得以延续。彝族民歌通过对唱的形式,倡导尊老爱幼、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等理念,在当今人际交流中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2011年,贵州省盘县(今盘州市)申报的彝族民歌(彝族山歌)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富怀:成为拥有50万粉丝的网络达人

  “现代社会传播方式更新迭代,传统‘口传心授’已经跟不上年轻人脚步,传承人更要与时俱进。”85后省级彝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富怀分享这几年传承心得时说。

1720423027460660_a.jpg

王富怀(右)和好友在草原上唱彝族民歌。受访者供图

  出生在有“彝族民歌之乡”美誉的盘州市淤泥乡的王富怀,从小就跟家里长辈学习唱歌,“有记忆时就开始唱歌,歌词不少是半汉语半彝语以至纯汉语的,通俗易懂、曲调婉转悠扬。这些年通过新媒体传播,喜欢彝族民歌的人越来越多。”王富怀说,2021年开始接触抖音平台,截至目前,共创作上传作品400余个,粉丝达50万人。通过制作短视频,她发现,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家乡山歌,还能通过平台宣传家乡的民族服饰和美食美景,能更多的推介民族民间文化。

  “今后,还将不断深入挖掘和传承好彝族文化,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更多有关彝族文化的作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多人知道、更多人喜欢。”王富怀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