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修文县内有苗族同胞一万多人,分部在全县各地。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其主要是龙场镇的高脚仓、水洼、沙溪、放马坪;久长镇的上堡、下堡、石安;谷堡乡的白泥田、下硐;小箐乡的旧小箐、小六广;洒坪乡的蜈蚣桥、东庄;六广镇的龙窝、沙坡;大石布衣族乡的高山、老鸦河等村寨。
由于居住分散,相互存在着差异。一般都从语言、服饰、地域来区别其支系。苗族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两种。便装制作质地相对粗造,而且工艺比较简单,素雅、朴实,主要是平时生活劳动时穿着。
盛装质地精良,制作工艺讲究,衣、裙、腰带相配,而这些衣、裙、腰带都 是精心制作,且饰以纷繁多彩的花纹图形。鲜艳夺目的地域色彩、图案,配上独具特色的假发头饰,展示了苗族妇女对美的向往和他们的聪明才智。每套盛装一般要花几年的功夫才能缝制一套。一个苗族妇女一生之中一般仅有一套。大多是出嫁时穿戴,或走亲访友或参加盛会时才能穿戴。
据苗族老人介绍,远古时期苗族没有文字,对本民族的历史演变,采用歌谣、祭祀,服饰图案等形象来记述。大都 是凭 心记,口述绘制图案来流传。由于年代更迭,容易误传。苗族祖先主要居住在中原一带,由于诸侯争夺,地方势力相互倾轧等原因,时常发生战争,苗族先民们被迫离开中原,长期颠沛流离,有一部分辗转迁徙,避难定居于云贵高原。
为了让后人牢记前人深受战乱之苦,及到处流亡的历史,他们将本民族的种种经历编成故事来讲,编成山歌来唱。自从有了纸以后,苗族先民们用不同颜色的土调匀作原料,在纸上画出一些祖先居住过的山川大河以及鸟兽虫鱼、花草果木、生活用具等记录自已的遭遇。为了便于流传保存,白天到地里劳作,也将这些画册带到田间地头。后来他们发觉把这些画带来带去很不方便,就画贴在外衣上,随身携带。但在很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先民们仍不断遭到外族的骚扰,在避难、攀岩、涉水时,往往无法顾及贴画,而衣服上的贴画不是被树枝挂烂,就是被雨水浸泡失色,从而使苗族先民们学会刺花、蜡染、编织等法,将花纹图案制作在衣服上。
刺花也叫刺绣,挑花,是苗族服饰主要的制作工艺。但凡苗族女子从小就由母亲教学这门手艺,其方法是,以青色麻布作底,选用深红、大红、橙红、中黄、土黄、深绿、墨绿、黑、白等彩色线绣制,绣出来的花显得庄重、典雅、线条优美、流畅。而高山及老鸦河等地苗族则选用麻织白色布作底,选用红、黄、绿、黑彩色线等制作,图案,给人以喜气洋洋,热烈欢快,有生机勃勃的感觉。
挑花的手法有正挑正看,正挑反看,均要数纱计算,作到针针压纱,并且讲究准、齐、严、匀、直、巧等几个方面。“准”是数纱要准,不能有丝亳错乱;“齐”是指针脚要对齐,不能错前错后;“严”是图案要严谨,细致,穿插有序、方园规矩;“均”是讲究挑花用力要均匀,不松不紧,恰到好处;“直”是指镶边要直,不能起伏弯曲,露针见肚;“巧”是讲究配色精巧,对比中见和谐,艳丽中求沉稳,有呼应,有主从,图案组合巧妙,灵活大方。
蜡画法是小箐乡旧小箐、蜈蚣桥、东庄等地苗族服饰制作法。先用蜡画刀蘸蜡密在白布上按事先设计图画好后,然后用靛染好后,用清水煮去蜡密,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再剪裁缝制。在袖口、脚匾、裙子下摆上绣花上花边即可。采用蜡染布制作的服饰,画面端庄,优美自然,布局合理,妙趣横生,风格古朴典雅,再配上压边花腰带,穿在身后显得端庄大方,行走起来潇洒飘逸。
编织法主要用于制作裙子的腰带、花边。腰带编织分两道程序,先在织布机上牵好白线作经线,再用白、黑、红、兰等各色线穿插作纬线。纬线放在梭盒内,编织时根据自已所设计的图案、花纹所需的线路和颜色,使用不同的梭子,穿插搭配,织出自已所需的图案和花纹来。
苗族的刺绣、蜡染、编织所形成的图案、花纹与他们自已的生活有密切相关,有的还富有神话传说的色彩。“星窗花”是描述很古的时候,黄帝和苗族祖先逐鹿中原,因大雾迷漫,全靠天上北斗星识別方向,后人感念上天星辰,描下星宿图以作纪念。“九曲江河花”则诉说苗族祖先曾经在长江、黃河一带生息繁衍,经过长期战乱后,渡过无数溪流河谷而幸存下来。他们把所有值得纪念的大小河流,象征性地归并为九曲江河花以志不忘。“火镰花”反映苗族祖先不甘心受奴役,经常反抗压迫和掠夺,聚众起义,多次起义都 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居深山野林,靠打猎和采野果为生。他们偶然发现武器撞击石头,能发出火星,就发明用火镰取火,从而使族众生存下来。后人为了传播取火的经验,就仿火镰图,形成火镰花。“白花花”、“桃花花”是苗族先民们虽居深山老林,生活艰苦,但却向往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满山遍野的花花草草,一到春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苗族先民们在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环境里劳作生息,感到恬静温馨,就把这些花草绣在服装上,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苗族妇女着装是非常讲究的,而且因地域不同而自成特色。高仓,上、下堡,龙窝一带的苗族妇女上穿青色土布作底,挑花图案配绣花大领的衣服,下着青色底,蜡染长裙,腰系白底编织带,头裹青色丝帕,发间插银贊,颈戴银项圈,佩耳环、手镯。服饰显得庄重、高雅、潇洒;高山、老鸦河一带苗族妇女上身穿白色长袖内衣,套白色作底,大红色为主色线的绣花马褂下着水波浪花纹图案过膝麻布百褶裙,緾白色绑腿,黑色毛线作假发盘成大园盘发髻。发髻上插木梳。服饰红白相映,色采对比反差强烈,花纹图案则鲜艳夺目;旧小箐,蜈蚣桥、东庄等地苗族妇女服饰以深兰色作底的蜡染花布制作为主,上衣是右开扣大襟短衣,衣匾上饰五彩花边。下装是水波浪花纹图案百褶裙,腰系一根很长的压花边带子(因图形俗称花色腰带)。头裹青色丝帕,头发梳理为云头形,发间插一片牛肋骨。服饰清爽,典雅自如。
上述三种服饰是修文县境比较有代表性的苗族服饰,1981年,修文县民族事务委员会选送国家民委参加全国民族服饰展览,受到人们的好评,后送法国展览,同样受到国际友人称赞。
为了将苗族工艺传承下去,2009年8月,修文县文化局和县民族宗教局在龙场镇平地村创建了“修文县龙场镇平地村苗族工艺传承讲习所”,由村妇女主任唐明琴任所长,组织当地苗族老人向青年们传授苗族工艺。(江耀华)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