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民族记忆的“背影”,近年来愈发受到广泛关注。我县的箫笛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先后受到央视、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及社会的关注。近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系列丛书项目采访组一行来到我县,对刘泽松和姚茂禄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访。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系列丛书项目是由省文化厅主办,委托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多家媒体,以访谈、口述方式来搜集和掌握我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关于民间艺术和技艺及相关文化的由来、发展、流变和相关事项,记录见闻和撰写人物风物志书。目前该丛书已完成了第一期撰写,第二期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发行。其中,刘泽松和姚茂禄两位箫笛制作技艺传承人就是第二期采访组重点采访对象。
刘泽松是我县箫笛制作名家刘昆山第四代传人,也是刘昆山箫笛社的现任社长。他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吹奏箫笛,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尝试箫笛制作,15岁进入县箫笛厂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四十多年。2007年5月,刘泽松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人。
姚茂禄现任玉屏箫笛厂厂长。1961年,他到玉屏箫笛厂工作,从事刻字工,学习雕刻、校音箫笛制作工艺。1961年到1972年,他在制作箫笛车间研究、改革箫笛制作。1988年他任玉屏箫笛厂副厂长,主管业务和生产工作。1997年任箫笛厂厂长至今。其中,他在2006年还被评为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
采访中,采访组一行先后到刘泽松箫笛作坊和玉屏箫笛厂,通过欣赏箫笛演奏,参观箫笛制作各个环节,详细了解了箫笛制作的工艺和流程,并分别以谈话方式采访了刘泽松和姚茂禄两位箫笛制作技艺传承人。
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和工艺品,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是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是“贵州三宝”之一。
采访中,采访组通过实地参观、记录和听取传承人的口述,对玉屏箫笛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用手中的笔一一记录下了玉屏箫笛五百多年来发展的点点滴滴。采访组表示,他们要用口述这种鲜活的方式,了解玉屏箫笛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并及时的挖掘、了解和保护箫笛文化。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