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贵安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贵安频道 |
来自瓮安的崔永红成为万乘(贵安新区)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已经一年。
刚到万乘时,她只是一名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普通学员,经过在“订单班”的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崔永红后顺利升为班长。
企业通过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定向培养人才,不仅缓解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也为工人的学习培训提供了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
崔永红的经历只是新区“培”“引”人才的一个缩影。
贵安新区紧紧围绕优化人才结构这一抓手,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由内到外”“内外兼修”的人才结构优化模式正引领贵安新区“人才红利”不断释放。
产业为“媒”聚人才。
贵安新区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引领性强的优强企业和高水平项目,短短几年间,大数据、高端制造等产业在新区集聚,对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
在贵州信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内,员工们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开发新的智慧工程。“这份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除了熟练掌握地理和数学等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各种软件,了解和观察行业前沿技术。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不行的。”贵州信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副主管李俊霖说。
“仅6月,我们公司的用工缺口达200人,预计到年末还会增加。”万乘(贵安新区)金融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随着其电话销售、客服中心、银行和金融产品等重点业务的顺利布局,人才需求不断加码。
人才需求既要保“量”,又要保“质”,如何破?
作为“人力资源库”的大学城,率先推进以产业为导向的“产业人才培育体系”改革,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梳理出路径。
从2016年起,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贝格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合作,双方以共同组建师资队伍,采取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上课,学校教师到企业上班的模式,共建“厂中校”,订单培养专业人才。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和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了近千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60%的学员都被公司留下了。”贵州贝格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源告诉记者。
随着产业布局的深入,贵安新区已有不少企业正加快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如贵州智软科技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大数据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万乘(贵安新区)与贵州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信鸽科技与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作培养无人机研发人才……
可以预见,随着人才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蓄能“人才红利”的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驱动力更加充沛。
人才齐聚兴产业。
在电子雷管内部植入芯片,内置雷管身份信息码和起爆密码,最大限度地从技术上实现对雷管爆破作业的整体控制——掌握这项技术的人,就是北漂返乡创业的贵州全安密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银庆宇。
自2015年初到新区创业至今,银庆宇这支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已成长为一家业务遍及近10个省市、获得授权40余项技术专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智慧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植入贵安“芯”力量,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将力争在明年实现科创板上市的目标。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地而居。
高精尖人才汇聚的背后,是贵安新区招引高层次人才的决心与魄力。
围绕人才引进、人才保障、人才激励等环节,贵安新区陆续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新区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突出重点、特事特办”的原则,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周到的服务、更加广阔的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还吸引了以“海归”为主打阵容的科技团队,他们把“战场”从国外转向国内,不断抢占技术新高地,担任创新创业领头羊。
在英国求学和工作长达17年的徐颖键4年前在贵安新区创办了贵州金之键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为了让企业尽快落户,新区不仅给予了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而且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各种项目资金。这让徐颖键深受触动。“在这里,你感觉创业之初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贵安新区在人才政策方面的频频发力,使得各层次人才带来的创新成果得以迅速产业化,进而孕育产生出新的经济动能,“人才红利”渐渐凸显。(记者 田菊)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