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近年来,尚重镇为培养乡村人才,多措并举开展“学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领学机制。制定印发《尚重镇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领学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起了政府抓总,各村(社区)抓小、各股室站所分工协作的领学责任体系,确保全镇“学历+技能”双提升工作“有人管、责任清、效果佳”。截至目前,印发相关文件16个次,明确镇级领学组长9人,村级双提升领学组长20人。
二是开展学员排查,落实因材施教。通过微信群、村广播、鼓楼会、院坝会等方式大力开展“双提升”工作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学员到村委会进行信息登记,发挥驻村工作队、党员先锋队等人员力量,全面摸排走访,掌握社会学员身体状况、培训意愿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和提供精准定位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信息排查3次,精准核查信息628条次,吸纳社会学员328人次,收集到技能培训意愿800余个。

三是精心组织准备,开设特色课程。分类设置双提升培训工作,开设扫盲班,组织乡村振兴政策宣讲团,对医疗、住房、教育等各项政策进行培训宣讲,同时,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将村规民约与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进行培训,不断增强群众政策和法律认知。截至目前,开设培训提升班3个,提供刺绣、竹编、烹饪等特色课程8种,开展文化课程培训13次,覆盖社会学员460余人。

四是结合本地产业,创新培训方式。围绕种植紫米、茯苓、糍粑等本地优势产业,积极联络县职校,采取机动送教下乡、集中开展培训等方式,组织学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更多社会学员掌握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和配套的产业加工技术。截至目前,共计选派种植能手下沉田间、地头、扶贫车间指导生产4次,在盖宝村、宰蒙村、绍洞村等6个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2课次,参与培训140人次,发展紫米种植200亩,建立糍粑生产线一条,带动就业30余人。(龙慈、吴含珠)
责编:彭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领学机制。制定印发《尚重镇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领学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起了政府抓总,各村(社区)抓小、各股室站所分工协作的领学责任体系,确保全镇“学历+技能”双提升工作“有人管、责任清、效果佳”。截至目前,印发相关文件16个次,明确镇级领学组长9人,村级双提升领学组长20人。





责编:彭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