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近年来,平寨乡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抓好人才的“引育用”工作,助力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拓宽渠道“引才”。采取“内挖、外引、择优选用”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全乡逐村逐户摸底调研、召开座谈会,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挖掘乡贤人才,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台账,积极引导各行业各领域乡贤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和乡贤人才先进事迹,鼓励带动更多群众知贤、颂贤、学贤,在全乡范围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吸引高校毕业生和致富带头人20余人返乡创业。
二是丰富内涵“育才”。依托联系村领导包村片、乡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乡村后备人才干部培养计划,把一些群众基础好、自身素质强的优秀人才列入后备人才库,保证乡村两级都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通过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组织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走出去”,到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等地参观学习、实地取经,切实推动乡贤人才队伍“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储备乡村后备人才50余名,举办乡级培训会30余场,覆盖400余人,组织外出学习培训60余人次。
三是靶向施策“用才”。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重点,着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搭建“乡贤理事会”、人才驿站等平台,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意见建议,汇聚乡村振兴良策。同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乡贤人才带头参与家乡建设,激励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等发挥资金、经验、技术等优势,以“头雁”带动“雏雁”,在乡村振兴路上大展身手。截至目前,收集乡贤人才建言献策98条,建成2000平方米的天麻产业基地,带动300余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石驰驰、戚志炜)
责编:彭会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