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六盘水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六盘水频道  
贵州水城陡箐“三朵花” 接二连三富农家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3-21 14:44:26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黄瑶 点击: 评论:0

  “今年以来,我们陡箐镇坚持农业产业优先发展,打造完善特色产业,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站在阿佐村花开正茂的李子树下,陡箐镇副镇长陈璐娓娓道来。

  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位于水城区东部,素有水城东大门之称,国土面积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4130户,48705人,下辖10个村(社区),六安高铁、六六高速、G356国道穿境而过,境内交通方便快捷,产业类型丰富,民族文化多彩。

  三月春暖,勃勃生机在陡箐的寸寸土地随处可见。田间地头,更是少不了人勤春早的忙碌身影。

  “今天我们要看的‘第一朵花’,就是我头顶的李子花。”顺着陈璐手指的方向,一大片雪白争先恐后地闯入眼帘。而这片李子树的主人,正在花丛中忙着修剪枝条。

贵州水城陡箐“三朵花” 接二连三富农家

  阿佐村盛开的李子花(黄瑶 摄)

  “要把这些不会开花的秃长枝剪掉,不然会抢去能开花的枝条的营养。”水城县(现水城区)聚鑫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卢鸿说。

  2012年,卢鸿趁着到安顺市镇宁县游玩的机会,特意考察了当地的蜂糖李产业。“当时采摘的价格是50块钱一斤,我就在想,如果我们那里的气温、土壤等等条件都适合的话,是不是也能引过去种植。”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2013年10月,蜂糖李在阿佐村安了家。

  “2013年,从百姓手中流转了80多亩土地种植。2016年就陆续开始挂果,口感、产量都还不错。镇里看到我试种还算成功,就采购了一批蜂糖李树苗,免费发放给百姓种植。现在,全村一共种了近3000亩蜂糖李。我个人的话,种植面积也增加到了100多亩。”

贵州水城陡箐“三朵花” 接二连三富农家

  正在给李子树修枝的卢鸿(黄瑶 摄)

  2023年7月15日,卢鸿的蜂糖李如约而至,小小的李子让他获得了45万元的收益。

  “因为这里海拔要高一些,有些地方的李子都卖完了,我们才开始销售,刚好错峰来卖。”

  除了自己捧起“金饭碗”,卢鸿还免费将自己的所学教给前来求教的百姓。不少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在自家的土地里种上了这枚小小的致富果。

  “现在散户,最多的一家种了两三亩。他们中的一些,还会到我的地里来务工,每天最多还能挣120元钱。农忙的时候,每天用工量也能有50多人。”

  2017年,致富带头人卢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觉得入党很光荣,还能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服务百姓。”

  从卢鸿的李子花海中出来,驱车半个多小时,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

  陈璐告诉记者:“这是今天的‘第二朵花’,我们梅子关村的油菜花。”

贵州水城陡箐“三朵花” 接二连三富农家

  在花海中行走的村民(黄瑶 摄)

  2022年,深山中的梅子关村开始动员百姓种植油菜。

  “之前百姓是种的玉米,然后轮种一些小麦、小葱、蒜苗什么的。后来,也零零散散的种过一些油菜,但是因为品种问题,收成不怎么好。所以一开始我们让大家种油菜的时候,不少人还是有顾虑的。”陡箐镇副镇长王天祥坦言。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王天祥和乡镇人员、村支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因为这个村大多是回族,所以一直都是买菜油来吃。抓住这个重点,再加上一直强调我们要种的品种是黔油32号,而不是之前的本地品种,村民也都愿意去种。”

  同年9月,记者眼前的530亩油菜地里,人头攒动,各家各户较着劲开始了种植。

  王天祥说:“别的不说,种了的人家户,每年都不用买油吃了,也算是节约了一笔开支。现在正值花期,不少外地的游客也会来我们这里游玩、打卡。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有几百人来这里玩耍。”

贵州水城陡箐“三朵花” 接二连三富农家

  梅子关村盛开的油菜花(黄瑶 摄)

  告别了金灿灿的油菜花,追随着春天的气息,今天的“第三朵花”——花地村的樱桃花开始出现在道路的两旁。

  “2014年,我们统一发放了一批玛瑙红樱桃树苗给百姓,这两天也正是开花的时候。目前村里一共种了6000多亩,还种了4000多亩桃树。村民中,玛瑙红种的最多的就是这位,花地村七组的杨顺云。”陈璐介绍道。

  眼前的杨顺云,戴着一顶草帽,眼神矍铄、皮肤黝黑,一看就是种植好手。

  “这两天就是除草、收拾一下地里,可不能修枝了,不然会影响樱桃树的生长。”

贵州水城陡箐“三朵花” 接二连三富农家

  日子越过越甜的杨顺云(黄瑶 摄)

  2015年,领着村里发放的樱桃树苗,杨顺云在自家的8亩土地上种下了致富的希望。

  “之前是种包谷,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后来改种樱桃,几年下来,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卖将近3万块钱。家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我们没有时间精力拉出去卖,都是他们自己上门来收。今年的樱桃卖了,我准备再买点牲口来喂,喂大了,又能卖一笔钱。”

  从杨顺云家出来,陈璐给记者讲述了陡箐镇的发展规划:“目前,我们是利用‘小果篮’撬动经济发展,利用‘小圈子’带动镇内循环,利用‘小餐桌’引领品牌打造,利用‘小画卷’发扬特色文化。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陡箐镇‘一轴线四中心’的发展规划思路,创新培育‘产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乡村新业态,利用镇内产业吸引镇外经济循环,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产加销贯通,农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画乡陡箐共建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从‘一处美’向‘一片美’的转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贵州文化网-六盘水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