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古楠木洞古防御工事外貌
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王洞,又名“七间房”“凌元洞”, 位于镇远城东五里路遙的分水岭北侧。由城东关去五里折北而行,约一里许抵牧马场。从马场极目北望,东来武陵山余脉莽莽苍苍,层峦叠嶂,万壑风烟,岚气缭绕,气象万千。这逶迤东来的山峦与氵舞 水北岸陡峭山岭隔江对峙,形成刀削斧砍山水天险峡口,史称古郡东峡。马场北沿峭崖是吴王洞洞顶。从洞顶西侧蓬草漫掩的小径下,崖壁间只供一人行走的石栈道横向东十多米可达洞口。洞口坐南朝北,其下千仞石壁直抵潕阳河。据《贵州名胜志》卷三《镇远府》载:“大洞在府城东五里分水岭北,洞门一隙而入,其中广如七间房。”经测量,前厅洞口底阔13.75米,中间高5米许。靠洞里端东西各有一低矮小洞,洞口有指路碑。碑高约0.7米,宽0.5米,碑上绘东南西北方位线路。碑上的路线中还标注有天窗气孔,消坑陷阱。对照碑上路线图,洞穴通道可行进路程很远。民间传说古代洞中密藏军队可神出鬼没于马场草莽四周,大量刀矛兵器堆藏于洞内云云。然因石碑刻图中标示密道、路线、密布消坑、陷阱,后人望而生畏,从未有勇夫敢冒险涉入。
在室厅抬望洞口左石壁上有摩崖两方, 上镌刻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文学家中书舍人,官至四川按察使三品大员,负责司法和监察的丁玑诗四首:
野日春正暝,山阳午犹湿
布谷不停声,人人荷锄立。
空崖苍翠间,平崖自相逗。有时肘上眠,云来拂衣袖。
兰桡泛江水,江水绿如苔。日日斜阳里,行人自往来。
潭静山同色,云寒鸟不飞。微茫烟树林,独见钓船归。
诗句行间透出一派祥瑞醇和的山水田园牧歌如春风拂面,令人神往。仰见洞顶仰刻1米宽,2米长摩崖一方,年代久远,文字风化,只看出开头几行:
赐进士第贵州布政司使古恭敬清源洪宝囗
“赐进士第大夫贵州按察司副使古阳羡路撰文。
荣禄大夫镇守贵州总兵官前军都督府郝督同知粤东城撰额
大将军龙崖老先生播勋石序
……平倭、平播、平苖,功名满天壤,勋业照旂,当国家方倚公如长城,不日时主茅军铭带历当与金瓯……”碑文末有“万历”字样,显然是明万历间留下的摩崖石刻,颂扬平叛播州海龙屯杨应龙大土司事等军功。据载,到明嘉靖年间,地方在吴王洞前建有万壑云烟坊一座。看来明代时分水岭淩元洞是镇远城东边一大观瞻旅游胜地,凡过往官员都应地方官之邀前往游览赏景。最先是明监察大吏丁玑在此留下诗碑,尔后贵州的诸大员都亲临此洞留下褒赞词句的政绩镌文以永示后人。吴王洞所在的分水岭居居高望远,极目天地,雄奇山峦,泛金潕水,脚下潕阳第一湾尽收眼底,令人舒阔心胸,寄情云水间。镇远城东一带自南宋后期以来既是军防要塞,又是访古寻幽,游览山川胜境的好去处。
贵州高山大峒,洞穴星罗棋布,而有洞内线路图的碑刻却极为鲜见。“牧马场、七间房、凌元洞” 都是清康熙前旧名。什么时候又更名吴王洞的?而这个吴王就是指的引清军入关而后雄镇云南大权在握,称平西王,然后又树白旗聚众叛清的重要历史人物吴三桂。
一个崖上山洞却隐藏着镇远一页页久远的战争历史信息。《乾隆镇远府志》载:“吴王洞,在府东五里,旧凌元洞。清康熙十二年(1673)议撤三藩,平西王吴三桂由云南举兵反清,道经镇远,天气炎热,避暑此洞,因改吴王洞。洞口北临江,高一丈许,深约三丈,宽如之。洞中有石枕、石几犹存,洞西有马,甚宽广,中有点将台,相传为吳三桂练兵处。又洞西约里许产枣,味甘,亦相传为吴三桂带来之种。”乾隆间,镇远地方史志已有关于凌元洞更名为吴王洞的文字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乡人们在马场出土一枚重三百多斤土铁炮当废铁卖,表明这一带实属古代军事倚险设隘驻军要地。
冷兵器时代,兵家贯以地理条件屯军布防。古城镇远四围峻岭对峙,一水贯流,扼湘黔咽喉通道,自古为黔东军事重镇。南宋后期就有骑兵部队集驻于距古城西十多公里的马坪;城东分水岭的屯军牧马场,这西、东军防要塞扼住西来东去的水陆古驿大通道,可保镇远固若金汤,安全无虞。南宋晚期1258年因地方军勇猛挫败所向披靡不可抵挡的蒙军而获皇封由安夷县升格为镇远州。
史书记载,元帝国1277年建立后,元朝廷深知镇远不可武力降服,于是以和平谈判方式招安宋镇远。识时务之酋首田氏积极响应,并派镇远苗族演艺团晋京展演,芦笙演奏声震京都。忽必烈召见镇远使团,双方议和之后。元廷建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这个招讨使官阶二品,相当于省部级)。又设镇远军民总管府,委任原地方首领田氏任总管。田总管就将总管大帅府建在青龙洞上方台地。青龙洞文笔后山一带襟山带水,南依峻岭,可扼住古驿东入镇远隘口;北临舞水居高临下,掐住水道航船。田氏以军入黔,深谙布兵防务之道,分水岭、凌元洞踞青龙洞上方的大帅府约两千米之遥,便于增兵掌控。凌元洞分水岭一带草场宽阔,可牧军马,亦可练兵。号称在芽溪有驻军十万的元代田大帅也分军队在凌元洞一带牧马布兵,强化军防。事隔七百多年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部门还在牧马场普查到青石凿砌就的六米见方,高一点五米的演兵点将台……
历经元明两朝,到清康熙时镇远又阴云密布,被推上战争阵地前沿。吴三桂强势主政云贵,雄称西南,其势日炽,功高盖主,成为康熙心患。山高皇帝远,不可一世的吴三桂经营云贵军务多年,网络党羽,势力日益强盛,目中早已无朝廷为尊。康熙撤藩是欲削其尾翼,灭其骄狂。吴三桂主动以撤藩试朝廷,不料获准。三桂多年积谋,一朝起事,遂趁机高扬白旗号召天下起兵反叛。吴征战多年,老谋深算,深知镇远西踞滇黔,东扼湘楚,守攻战略举足轻重。吴在聚兵云南挥师东下前,就抢先踞占这个可与清廷抗衡的黔东大门户,尔后据险守关,步步东进湖南。
起事之前吴三桂就笼络军官政要,收买人心,密结党羽,编织网络以扩张势力以待时机。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传檄云、贵、川、湖、陕诸省邀约响应。吴三桂很早将镇远作为叛清战略要地,谋叛之前就策反了镇远知府张维坚,守将江义。其时,云贵军政界要员都已或暗或明归附吴三桂。云贵总督甘文焜见情形险恶,急召集省城昆明、贵阳的军政要员紧急商议应对之策,然这些朝廷命官却闭门避而不予见。贵州掌管兵权的提督李本琛也已倒戈吴三桂。甘文焜见大势汜塌,军情紧迫,恐叛军破宅危害家室性命,于是令家眷妇女七人自缢,带儿子属下等十二骑朝镇远奔驰,欲驻镇军事要地镇远,以扺御吴部叛军东下,又可等待湖广大军到来力挽危局。甘文焜浑然不知镇远军政早已归附吴三桂情形。当他们疾驰到偏桥(今施秉)却被江义带兵阻杀,一路紧紧追到镇远城西文德关围攻,随从八骑在护卫鏖战中阵亡。围堵血战中甘文焜四骑突出重围,朝镇远城狂奔。突围到镇远城,又遭叛军迎头阻拦层层围攻。甘文焜在府城街左冲右突无路可走,紧急中四骑冲上禹门码头下通往南岸卫城的浮桥,进入吉祥寺。众叛军紧追其后,将吉祥寺围得水泄不通,高呼投降之声震如潮。文焜等反抵大门后其子等先自戕身亡。文焜整衣脱冠朝北跪拜,自刎气绝以身殉国,血写了一段铮铮铁骨忠臣正气壮烈史。
甘文焜殁,吴三桂概无障碍,紧锣密鼓领军东下。到镇远首先加强东线布兵,以防湖广军队征讨。吴三桂在凌元洞分水岭、五里牌一带派重兵把守,层层设防,扼住东进险关隘口。镇远军防已稳固在握,然后向东移师,步步推进湖南。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踞衡阳建都而在其叛党呼拥下,黄袍加身急急登基称帝,国号大周,以诏令天下反清。
合当逆臣乱世,天道必诛!1678年秋,吴三桂帝瘾过不几年便气数殆尽,暴病而亡。朝廷命湖广总督蔡毓荣率大军溯潕水而上,首先攻佔镇远,阵前斩杀叛将江义,追捕叛官张维坚,旋即集结大军固防镇远,分兵西进扫荡贵阳、昆明吴部余党。腥风血雨的削藩较量方尘埃落定,风烟喧嚣五年,战后的镇远终于回归平静。
康熙二十三年(1684),河北巡抚于成龙等上奏朝廷获准,由甘文焜长子、次子从镇远扶其父灵柩水陆驿道兼程送抵京城。甘文焜棺椁到达北京之日,满朝文武跪迎于卢沟桥。康熙帝念其危艰之时与叛逆势不两立,忠勇无畏而杀身取义。此举恸天地,撼朝野,于是追认甘文焜为兵部尚书,(执掌国防军部的国务大臣)又下诣赐封号“忠果”, 并在昆明、贵阳、镇远建甘公祠以示瞻仰纪念。
七百多年过去,吴王洞作为贵州东线重要军事遗址,见证了由宋而至清的一幕幕重大战争历史烟云而闻名于世。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