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黎平府志·铜鼓卫志》记载:明楚王“有妃精奇算,从军中殁,葬铜鼓城南3里,距楚王营不足两里,今锦屏城之地。”为知行合一挖掘探明这位遥葬贵州的洪武皇帝儿媳、大明王朝首任楚王妃及墓葬详细情况,贵人学社专程到黔东南州锦屏县铜鼓镇、湖耳、雷屯等地开展田野调查。山菁林密,因历来疏于保护,费尽周折,最后在荒山牛栏中发现这位洪武朝幸免于功臣诛杀之祸的大明楚王妃墓地。
根据《明史》记载:楚昭王朱桢生于公元1364年,卒于公元1424年,谥号“昭”,是明朝初代楚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六个儿子,楚王出生时,朱元璋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的战争正在进行,楚王出生,陈理请降,平定武昌的捷报正好传到朱元璋大营,太祖高兴地说:“此儿长大后,以楚封之。”
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朱桢被封为楚王。起初,楚王朱桢同燕王、周王、齐王一起同驻凤阳。洪武12年,楚王朱桢随太子朱标入文华殿听儒臣时讲。洪武14年,朱桢前往藩地武昌。朱桢曾抄录了《御注洪范》《大宝藏》放置在座位之右。
洪武18年,当时隶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范围的铜鼓卫(今贵州省锦屏县一带)、思州(今贵州省岑巩县一带)起义爆发,朱元璋命令楚王朱桢、信国公汤和、将夏侯周德兴率军前往平叛征讨。汤和、朱桢等分屯诸洞,竖立栅栏与当地人民一起耕种。时间一长,就顺势擒拿住了起义军首领,各族余党全部溃散。楚王朱桢首立战功,朱元璋称赞朱桢:“汤和言尔有谋略,真吾子也”。
洪武30年,古州人民发动叛乱,朱元璋命令楚王朱桢率军出征,湘王朱柏为副帅征讨。楚王朱桢请求发放军饷30万,但是不亲临军队指挥,被朱元璋指责,命令朱桢修筑铜鼓卫城(今锦屏县铜鼓镇),筑城完毕后,方可回京师。
就在这一年,荧惑星(火星)进入太微,太祖下诏谕示楚王朱桢要十分谨慎,朱桢于是列出十件事以自警。不久,朱桢之子巴陵王去世,太祖再次下诏对他说:“往年荧惑星进入太微,太微天庭,居于翼轸,在楚的上空。五星无故而入,必有大灾。你的儿子突然死去,恐怕灾害不止于此,还须自省其身,处事谨慎,以回天意。”洪武30年(公元1397年)11月,到了冬天,果不其然,楚王宠爱的妃子王氏去世。
对于自己的子女,朱元璋的初衷安排,都是让他们跟功臣家庭联姻,通过层层交叉裙带关系,将功勋贵族同皇室紧紧地捆绑一起。朱元璋生性多疑,儿媳妇们也命运多舛,很多位王妃的娘家都被朱元璋杀绝了,楚王妃就是侥幸躲过朱元璋屠刀的一位。
楚王妃王氏是大明开国功臣定远侯王弼之女,王弼绰号“双刀王”,祖籍定远(今安徽省)。元朝末年,王弼集结乡里自保,后投靠朱元璋任宿卫,随着朱元璋北伐中原,讨平黄河南北,攻占元朝首都大都,战功赫赫。洪武3年,被授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洪武11年,王弼担任西平侯沐英副将征讨西番,降服西番十八族,封定远侯。后王弼随着蓝玉大破北元,功勋卓著。
洪武26年,朱元璋将王弼、冯胜、傅友德三人一同征召回北京,同月,蓝玉案爆发,朱元璋下令诛杀蓝玉三族,王弼知道后前去拜访傅友德,说:“皇上如今年事已高,又严于诛杀,我们这辈人所剩无几了,应当联合起来寻找出路。”不想王弼傅友德的这番对话被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得知,告发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甚至没有给三人安一个罪名就直接诛杀了。作为王弼之女,楚王妃王氏侥幸并未受到其父亲定远侯王弼之死的牵连,于洪武30年冬天去世。
明楚王妃子墓地在锦屏老县城,今锦屏县铜鼓镇蚂蟥山上,位置在镇政府驻地南约1.5公里处。明洪武30年,公元1397年,黎平婆洞(今天锦屏县启蒙镇)林宽(又名林小斯)率领侗族人民起义反抗官府,林宽起义军声势浩大,震动位于南京的明廷,洪武皇帝朱元璋派皇六子楚王朱桢领兵出征镇压。楚王朱桢“有妃精奇算,从军中殁,葬铜鼓(卫城)南3里,距楚王营不足2里”,因为客死征战,楚王妃未能归葬入王陵。
楚王朱桢统治武昌藩地长达43年,喜好到武昌东南约20里的龙泉山避暑,龙泉山南北两条山脉恰似两条巨龙横卧江夏梁子湖之畔,形成了7.6公里的幽谷。楚王朱桢死后葬于此。
大明楚王妃大墓坐南朝北,规模宏大,墓地长约10米,宽约5米,高约2米。四周用石料砌就,墓前放置石人4座,石猪1对,石羊1对;墓正中置石龟1座,龟背上立碑石1块。石龟高0.8米,长1.6米,宽1.3米;龟背上安放石碑的凹槽长0.18米,宽0.15米,深0.11米;石羊长0.8米,宽0.41米,高0.75米;石猪长1米,宽0.6米,高0.45米。
在距离锦屏县铜鼓镇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村子雷屯村,村中朱氏一族的先祖焕文公随大明楚王朱桢征讨林宽侗族起义,镇守铜鼓卫时被封为忠勇都尉侯,负责大军粮草保障,朱焕文选择雷屯作为屯粮之所,雷屯之“屯”也因之而名。
侗族起义平定后,靖难之役开始,楚王朱桢回师而不得归,朱焕文因此留守雷屯,屯田戍边归民。雷屯老寨门已经消逝于历史的烟尘,留存在《朱氏族谱》里的还有寨门图纸,今天雷屯寨门——“大明楼”气势恢宏、雕梁画栋。至寨门以内的街巷和民居基本保存完好。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