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行走燕赵大地 赓续历史文脉 | 走进元中都遗址:草原都城史上的“活化石”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9-12 12:37: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龚正龙 点击: 评论:0

草原都城史上的“活化石”

——走进元中都遗址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摄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今年5月底,张北县馒头营乡元中都遗址开启新一年度考古发掘。9月8日,“元中都论坛”城市考古系列讲座在元中都遗址考古工作站开讲。作为河北省在坝上开展的首个都城考古,该遗址曾被列入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在2017年12月,成为河北历史上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11月公布的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元中都遗址又被列入“展示提升工程”。

保护修缮后的元中都一号大殿遗址。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摄

寻觅湮没七百多年的“元中都”

穿过南门,背靠两块巨石,元中都遗址上游客们正开心地拍照留念。在他们脚下的石头缝隙处,坚韧的“宫墙草”正在风中摇曳。

蒙元王朝曾有四座都城,分别是哈拉和林、上都、大都以及中都。其中,中都营建最晚,存世也最短。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即位不久的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下令:“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但是,这座城究竟在何方呢?

1980年夏天,张北一中语文教师尹自先到馒头营乡当地老百姓俗称“白城子”的废墟寻古。他爬上高出地面三米多的高台,四方景色尽收眼底,高台内残存着数个磨扇大的柱基石和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残体,以及琉璃瓦和滴水檐残片等。

“北羊城是牲畜交易场所,建筑构件怎会这么高级?”当时,这处废墟尚立有“北羊城”标识,尹自先抚摸着拣到的金丝楠木片不断追问。此后,他又多次探访这处废墟,并通过翻阅《口北三厅志》《察哈尔省通志》《辽史》《金史》等资料,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白城子难道是湮没在历史迷雾中的元中都?”

1982年初,尹自先在《张家口日报》发表《元代中都白城子》一文,提出“此城实为元代中都遗址”。1987年,尹自先任《张北县志》主编,他受邀撰写的《白城子说》发表在当时《河北地方志》第二期,进一步论述此城为元中都而非北羊城。199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北县志》收录了尹自先撰写的《白城子说——兼订〈口北三厅志〉〈察哈尔省通志〉〈张北县志〉》一文,主要从历史学、方志学的角度进行考证,可视为数年来探究辨析的一次总结。

史料判定,替代不了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考证。但这些研究却引起越来越多历史学者、考古学家的关注和讨论,以及省级文物工作者的调查参与,直至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了上世纪末元中都遗址考古的真正到来。

元中都遗址残存的土墙。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摄

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元中都遗址内的野草间,一群考古工作者正在探方内凝神清理。

“1998至2003年、2012年、2016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地市文物部门持续对元中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去年又启动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去年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3处……”元中都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告诉记者,今年发掘面积为1500平方米,拟完成宫城东门内侧7号建筑基址的考古发掘等内容。

元中都遗址考古,对河北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1997年,关于“白城子就是元中都”的论争很激烈。当年7月,著名考古学家宿白以及国家和省级单位的专家们前往白城子实地考察。随后,我省一批考古人汇聚坝上,正式开启元中都考古工作。

发掘从“角楼”开始。自1998年开始,持续数年对西南角台进行发掘,一种元代考古中前所未见的角台结构显露出来——角楼台基平面呈曲尺形,从西南角起向东、向北呈三级缩折后分别与宫城南墙和西墙连接。“三出阙!”那一刻,考古工作者惊呼起来。

这是阙制最高等级——“天子之制”的标志性建筑形制。经比较,西南角楼与元大都皇宫“十字角楼”如出一辙,表明了建筑的皇家性质。此后,中心大殿台基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其至尊地位。考古工作者还发现,这座伫立于草原的宫殿,采用了中原宫殿传统建筑布局形式——“工字殿”,蕴含“五行”“择中”的传统设计思想。

“元中都汇聚草原和农耕两大文明,对于了解我国古代都城制度渊源演变、破解元代宫廷秘史等极为重要。”黄信说,这座昙花一现的元代都城,像一部浓缩版的元史,其考古成果非常丰厚,既填补了史料空白,又鲜活地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2022年考古发掘中,元中都遗址出土的龙纹滴水。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彰显草原都城“活化石”的文化根脉

考古和保护,密不可分。2008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开始进行元中都遗址修复保护工程——

2009年,一号大殿遗址实验工程。2013年,一号大殿遗址保护工程。2014年,皇城南门、宫城西马道和小广场保护工程。2015年,宫城南门、西南角台建筑遗址夯土保护及排水系统工程。2016年,宫城西城墙南段保护工程……

2017年12月,元中都遗址成为河北历史上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围绕遗址公园建设,河北省编制了《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计划书》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分五期建设,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科学展示考古信息和文物遗址信息,将构建起元中都遗址生态、文化、景观大格局。

“挂牌运营后,我们更加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张北县元中都遗址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赵晨云说,受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影响,当地始终把遗址本体保护作为重点,先后实施了一号殿址、皇城南门、宫城南门等保护工程,完成了整个园区展示基础设施提升。接下来,将稳步推进遗址宫城东城墙、南城墙保护项目及安防监测项目,还将持续推进考古项目和申报元中都遗址数字化保护项目,进一步提升遗址内涵的阐释和展示。

“我们一直秉持‘边发掘、边研究、边建设、边展示’的理念。”黄信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元中都遗址2022—2026年考古工作计划》并获河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拟通过五年的考古,全面厘清元中都宫城的平面布局、分期沿革和功能分区,基本明确皇城、郭城内外的建筑基址、城门、道路等信息。

彰显文化传承、见证民族融合、印证文明互鉴……七百多年来,世界格局已发生巨变,包容开放的中华文明始终巍然屹立。接下来,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将携手,统筹提升元中都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持续推进其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