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不能不说的秘密)
《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收录的清末奉节依斗门照片。
《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收录的清代大宁城北门一带照片。
《唐代动物分布图》
本报记者 杨晨 实习生 唐琴
你知道古代的三峡地区有哪些奇禽猛兽吗?奉节曾经为何比重庆主城还发达?这些问题在一本地图集册里就能找到答案。
由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主编的《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近日正式上架。作为国内第一部以自然地理单元为空间背景的历史地图集,该图集是蓝勇团队栉风沐雨20余年完成的心血结晶。图集以211幅地图、350余幅图片和20余万文字,全景式记录了我国自史前时期至21世纪初,长江三峡地区自然、政区、人口、经济、交通、城镇、军事、文教卫生8个方面的沧桑巨变。
作为有着7000多年深厚文明积淀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里究竟掩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12月3日,本报记者前往该研究所,为你独家揭开《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中不能不说的秘密。
先秦时期三峡地区就有犀牛生存
宋太宗时期的万州曾有大量犀牛
据考证,中国的最后一只犀牛于1922年被猎杀后,至此中国境内已没有野生犀牛。那么,在三峡地区,野生犀牛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三峡地区的忠县、渣地、秭归柳林遗址中都发现过犀牛遗骨,说明先秦时期三峡地区就有犀牛生存。”蓝勇说,据汉晋时期的《华阳国志》记载“(巴地)巨犀……皆纳贡之”,表明当时川东鄂西的犀牛仍有分布;到了唐宋时期,气候湿热,植被繁茂,长江三峡及周边地区都生存有不少印度犀,《宋史》卷六十六清晰地记录有“雍熙四年(宋太宗时期),有犀自黔南入万州,民捕杀之,获其角皮”,印证了当时的万州曾有大量犀牛。
宋代重庆主城地位不及奉节
夔州曾是北宋设置的十一“监”之一
为了在《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中收录最早反映重庆三峡地区的古代地图,蓝勇团队曾远赴美国的博物馆,寻觅到乾隆皇帝的四大宝贝之一——《蜀川胜概图》。
《蜀川胜概图》反映了三峡夔门的区域布局。“从这张图中还能看到,奉节当时已经分了新城和古城。”蓝勇介绍,宋朝时的奉节扼守三峡,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也是夔州路(路,相当于今天的省)的治所所在,属于当时夔州路的政治核心。今天的重庆主城,在当时叫做恭州,属于夔州路的管辖范围。“在宋代,重庆主城的地位远不如奉节,《蜀川胜概图》中,主城一笔也没描绘。”
宋代城镇地图单元中显示,长江干线上的夔州,商税当时已经超过3万贯(一贯钱,约等于一两白银),成为川峡四路上的重要城镇。此外,伴随着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战争的频繁,南方地区成为中央财政的重要保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当地置监。“什么是监?宋代官方在主要产盐区所设置的管理部门,称为‘监’。而夔州恰恰就是北宋设置的十一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蓝勇说。
三峡地区中原文化起步晚
明代是该地区儒学分布有很大发展的时期“先秦时期的长江三峡地区为巴人聚居地,秦统一巴蜀后,长江三峡地区的人民才开始接触中原文化,然而巴风楚韵遗留的文化特征仍然分明。因此,三峡地区的汉族文化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蓝勇说,为此,文教成为了《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关注的又一重点。
蓝勇团队研究发现,明代是三峡地区儒学分布有很大发展的时期。据相关研究,明朝时全国范围内有儒学的州府县占73%,而当时三峡地区已超过该比例。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