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文化遗产  
为西南联大文化遗产转化插上“数字翅膀”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5-26 17:35: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被迫南迁,从长沙辗转至云南昆明,组建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8年多的时间里,西南联大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创造了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产生过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0多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领域的名人。

  作为中国近代史闪耀世界的文化地标,西南联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精华,其核心价值在于自强不息,为国家民族崛起而读书、学习、拼搏。今天,中华民族怎样凝聚、怎样团结、怎样不忘传统,点燃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西南联大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对我们仍然具有重大启示。保护、传承、转化、激活西南联大文化遗产,在当下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系统的开发思路和规划,受到技术的局限,多年来西南联大这一文化富矿一直尘封在历史中。如今,文旅融合的推进、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充分挖掘和打造西南联大文化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对西南联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转化提供可能。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参观遗址、博物馆等一些现场活动来体验西南联大文化,现在可以通过新技术来增加人们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深度体验。例如,可以通过新技术建设西南联大数字博物馆,让闻一多、朱自清这些历史人物在虚拟空间活起来,和年轻人互动。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的力量,让西南联大文化遗产与年轻人发生连接,成为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形成政府牵头,高校、社会各界力量踊跃参与的模式,发挥产、学、研各界优势,释放数字文化企业平台和技术资源能量。

  西南联大留下很多故事,也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游戏、影视等多种形式重新演绎。去年,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开机。这部剧除了在剧本规划阶段预留“影视+旅游”的联动空间之外,还让剧集核心演员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中去,制作了大批助力旅游的推广素材,探索出文旅联动的新模式。

  我们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建立西南联大的数据库。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8年多,但是培养了许多学者名家,对这些学者名家,对他们的家属、学生应该做摸底调查统计,建立数据库。

  最后,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恢复重建西南联大,为西南联大文旅融合培育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以告慰西南联大的先辈;重建北门书屋,出版与西南联大有关的读物,传承西南联大的薪火;在西南联大校园里建立一个雕塑群,给那些为人类、为中华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西南联大学者、专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塑像,传播、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科技创新信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文化遗产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