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读方志 行贵州 | 梵净山:恐是神仙居,可见不可掬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7-10 17:29:14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龙凤碧 点击: 评论:0

  中国古代先贤以金木水火土为元素,观察、解构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如果说此五要素相生相克,缔造众生,幻化万物,暂不论它们是否有偏爱,但到底有完成度的区别。

  譬如有的山,名不见经传,抑或土包包,抑或石堆堆,抑或草篷篷,在亘古的时光里,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平平无奇,也乏善可陈。人们看它,认知上永远只会停留在第一层境界:“看山还是山”。

  而有的山,云瀑、禅雾、幻影、佛光等诸多天象的奇观,在它只道是寻常;奇花、异草、古木、怪石等引人瞩目的物事,于它不过是标配。更有志书代代口耳相传,有名篇附体,有佳作宣推,可谓“有仙则名”。时代的风浪非但淘不去它身上的沙,反只会层层加码它的美丽与魅力。而人们看它,往往初见便是“看山不是山”,最终能悟:何为“看山是山”。

  梵净山,便是这样的山。绵亘于楚渝之间,磅礴七百余里,巍巍武陵山脉之主峰。古往今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雨后梵净山    雷振梁 摄 (贵州图片库  发)_a.jpg

  雨后梵净山。雷振梁 摄(贵州图片库 发)

  明万历所立《敕赐碑》爱它,直接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地质学者爱它,身高万仞、巉岩独异,山水秀灵,这片绝对年龄在10亿年以上的古陆,这片在地球的历次造山运动中铸就的神奇山体,实在是矿藏中的矿藏,穷极一生的勘探所得,都只不过为其冰山一角。

  善男信女爱它,晨钟暮鼓,梵呗禅音,自古就辟为“弥勒道场”。自唐代以降,山上山下的大小寺庙星罗棋布,已逾数百之众。明清盛极时,有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之形胜。地方志书名之为:“琳宫绀宇,月地云阶”;官书记载:“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但见日盛而月新。”

  旅游者爱它,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12万个/立方厘米的洗肺空气,“佛即一座山、山即一座佛”的大自然手笔,蘑菇石、老金顶、新金顶、太子石、棉絮岭、万步云梯、万卷经书……移步换景,处处都是绝佳拍照点。风起云涌时坐看山顶云海,大雾漫漶时静阅天空之城,一年四季,一天十二时辰,各有各的美法,各有各的妙趣。

  博物者爱它,4394种植物,2767种动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30种,动物115种,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唯一栖息地……就像深度沉浸式参观一座动植物基因库、生态博物馆,光是这样的丰富性,就已让博物者幸福得眼花缭乱。

《梵净山冷杉 》唐亚玲 摄  (贵州图片库 发)_a.jpg

  《梵净山冷杉 》。唐亚玲 摄 (贵州图片库 发)

  当地人爱它,俨然对待眉间的一颗痣,心上的一块疤。只因《移建安化碑记》载:“黔之东,铜之所属,有梵净山焉。高耸数千仞,绵延六百里,向为苗人所居……”安化系德江前身,清光绪年间贵州巡抚岑毓英奏请改迁安化县治于大堡,奉命修建安化县文武二署后,撰移建县治碑记,垂置文署堂内。该碑由知县徐世谦撰,巡检张荣林书,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季秋月吉旦立。这一立,其文字背后的历史厚沉在当地人心中立了数百年。念之,叹之,缅之,更感念现今太平盛世、民族和谐。

  文人墨客爱它,直抒胸臆,不吝扬赞。明隆庆间庠生徐鹤年,当年写下一阕《梵净山》,不知是否为送给梵净山的最早的一份文字礼物,但着实入眼入心——

  洞天二十四,福地三十六。

  大名在寰瀛,兹山何隐伏。

  层云封其巅,狂澜鸣其麓。

  壁立千仞间,烟霞都在目。

  所苦蹊径无,攀援百计蹙。

  恐是神仙居,可见不可掬。

  茶园山徐氏家族,诗书传家,才人辈出。一日偶见清代诗家徐訚所著《七绝·梵净山杂诗》,将红云顶、说法台、金刀峡、佛影光、太子岩、藏经台、定心水、钟鼓岩、妙云洞、九龙池悉数赋诗,其对梵净山之爱,文学造诣之深,令人折服不已。

  “梵岳崔嵬天上开,乱峰飞翠拥蓬莱。两问淑气钟灵异,万古慈风动九垓。”“直上乘风客兴豪,莲池千仞入云高。钩帘晓日看晴雪,欹枕残更听夜涛。”如此豪放恣意的文字,因爱生发。

  比起感性纵情的文人,历代方志有名无名撰稿者对梵净山的爱,因内敛更显真实,也因理性更使人笃信。确实,他们无需再铺展溢美之词,因为能将一座山记入志书中,便已是足够爱。就像爱一个人,不需要想起,不需要说出,始终记着,便已是足够爱。

  清乾隆《贵州通志》关于梵净山的记叙:“梵净山,在乌罗司北,一名月镜山。群峰耸峙,分为九支。中涌一峰,周围仅四丈,突兀陡绝,其高千仞,中如斧划,隔五六尺许,名曰:金刀峡。峡有飞桥相接,左右皆立梵宇,广阔可容数十人,寺侧各有石曰说法台,陟者攀铁絙上下,如蹈空而行。寺在极顶,风峭不可瓦,冶以铁。千里风烟,一览而尽。……山下有九十九溪环绕纤折,黔中胜概无喻于此。”

梵净山珍稀名蝶          杨红卫 摄   (贵州图片库  发)_a.jpg

  梵净山珍稀名蝶。杨红卫 摄(贵州图片库 发)

  爱翻故纸堆者说,梵净山,一名月镜山,又名九龙山,俗名饭甑山,《汉书·地理志》记载为“三山谷”“辰水所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三峿山”。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一名辰山,在麻阳西八百三十里”。明代文献多称“九龙山”,之后统称“梵净山”。此后也有提出异议者,认为有些说法牵强附会,不可采信。但梵净山不只是方志撰稿者的寥寥数语,眼前的梵净山瑰丽雄奇如昔,依然“黔中胜概无喻于此”,依然“千里风烟,一览而尽。”

  集自然人文的万千宠爱,又宠爱着万千生灵。梵净山做到了,并一直在做着。

  它用立体垂直性气候宠爱着万千生灵。它跨越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四个温度带,成为无数生命的诺亚方舟。黔金丝猴、藏酋猴、黑叶猴、大鲵、竹叶青、苏门羚、红腹角雉、冠鱼狗、白领凤鹛、珙桐、钟萼木、水青冈、铁杉、紫薇……数不胜数了,它们都在梵净山,这些来自不同时代、归于不同品属的可爱生物,在梵净山丰饶的生态空间里,自由而和平地休养生息。

  所以,与其附议梵净山是“生命绿洲”,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我更愿意跟着科学家们一起,亲昵地称它——北半球的奇迹。

梵净山藏酋猴   黄建林 摄  (贵州图片库  发)_a.jpg

  梵净山藏酋猴。黄建林 摄 (贵州图片库 发)

  它用果敢的勇气宠爱着万千生灵。大自然亿万年风霜雨雪的搓磨、打击,梵净山屹立不倒,自觉负着那份护佑众生的使命。以年降水量达1100-2600毫米的润泽,每年为周边地区提供上亿立方米的洁净淡水;它静立一隅,成为大量动植物的最后家园,让众多有着上千万年历史的生物得以延续生命。

  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麦纳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是:它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诚如生态学专家吉姆·桑赛尔所说,“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上面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所以,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铜仁人爱梵净山,是用久久为功的六年,是用“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六年,为它最终摘得“世界自然遗产”这一桂冠,给它谋求更多力量的保护。

  所以,当某天看到一个说法,说“生态”的英文词是ECO,源于古希腊词汇,意思是“家”时,瞬间豁然:集万千宠爱的梵净山回馈给万千的,原来是一个“家”。

梵净山黔金丝猴  李鹤   摄  (贵州图片库  发)_a.jpg

  梵净山黔金丝猴。李鹤 摄(贵州图片库 发)

  2019年11月2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215021”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

  从此,奔赴高山时有梵净山等你,仰望星辰时有颗“梵净山星”等你。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