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树文化”成“致富经” | 贵州从江县岜沙苗寨吃上“旅游饭”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6-22 15:07:5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梁雨 点击: 评论:0

  贵州文化网讯 盛夏时节,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游客游走在遮天蔽日的林间石板路上,有的兴致勃勃抱着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合影留念,有的痴迷地拍摄眼前的大山林海和古朴村落,有的坐在凉风习习的古树林下观看神奇多彩的岜沙风情节目表演……

岜沙村民滚拉往的生命树。梁雨 摄

  “夏天是我们岜沙旅游旺季,游客来到这里主要是体验我们神奇的‘树文化’,还有就是这里树多空气好而且凉快,大多数游客不愿去县城里住,就住在我们岜沙农家旅馆了。”岜沙旅游景区本土导游员滚水格说,祖先留下来的“树文化”成了我们今天的“致富经”,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岜沙歌舞表演。梁雨 摄

  滚水格口中的“树文化”,就是岜沙人敬树、爱树、护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而形成的敬畏自然、尊崇自然的理念与传统习俗文化。岜沙人与树的关系是出了名的。自古以来,严禁乱砍乱伐树木是岜沙铁定的“村规民约”,更让人惊叹的是,每一个岜沙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三棵树”,即“生命树”“消灾树”和“常青树”。

岜沙枪手鸣枪送客。梁雨 摄

  在岜沙苗寨,家里一旦有新生儿出生,长辈就择日到山林里选定一棵长势旺盛的树木作为新生儿“生命树”,从此伴随并护佑这个新生儿一生健康成长。岜沙人没有拜佛诵经求平安的习俗,如果家里或者某一个成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到山上祭拜自己的“消灾树”,祈求神树保佑平安。在岜沙是看不到坟墓的,因为岜沙人认为人来于自然最终也要归于自然,所以人们对任何一位逝者都不立墓碑不留坟墓,而是在墓穴填土平整后种上一棵新树苗,这棵树叫做“常青树”,预示着死者的生命伴随着小树苗的成长还在继续延续。

林荫步道游人如织。梁雨 摄

  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目前岜沙苗寨有百年树龄以上的各种古树1377棵,“现在我们给所有的古树都注明了树种、树龄并全部实行编号挂牌,古树有了‘身份证’,让游客和村民更好地自觉保护这些古树。”滚水格说,树木也像人一样,很懂得知恩报恩。

游客观看岜沙风情习俗文化表演。梁雨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对于岜沙村的村民来说感受最深,他们世代恪守先祖敬树、爱树、护树遗训而形成的古老乡风习俗,成为这里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苗家山寨通过开发旅游,变身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游客聆听导游讲解“生命树”。梁雨 摄

  据从江县旅游部门统计,今年1至5月,岜沙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9.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59.4万多元。(梁雨)

  统筹:刘禹涵

  责编:游正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