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贵州毕节:起舞山水间 逐梦全域游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7-19 16:59:18 来源:中新网 作者:石小杰 点击: 评论:0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9日电(记者 石小杰)“处处是风景!”行走在贵州省毕节市,游客的赞美不绝于耳。从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到百里杜鹃,从威宁草海到大方慕俄格古城,从岩洞奇观九洞天到乌江之畔的化屋村,毕节正逐步形成多种旅游元素全面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资料图。石小杰 摄

  在这片乌蒙大地上,神奇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孕育了众多世界级、国家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谱写出了“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的华丽篇章,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毕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毕节市旅游产品供给日趋丰富,“拳头”产品也全面升级。

  百里杜鹃依托其优质的花海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立足“花期之外、花区之外”,不断突破发展瓶颈,积极促进旅游业态单一的观光游向复合型的康养度假游转型,全力打造花海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持续叫响“花间阡陌·山水归程”文旅品牌,成为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的一张靓丽名片。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作为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整、品类最齐全的区域之一,不断完善旅游业态和产品,获得了世界级的赞誉,享誉海内外,获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中国溶洞之王”,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韭菜坪景区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野生韭菜花带,创新推出了花都里贵州之巅草原星空露营基地,通过不断完善产品供给,提升景区经济效益。

  草海景区是世界最佳观鸟地之一、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通过科学保护和开发,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资料图。石小杰 摄

  九洞天景区被中外岩溶专家誉为“中国岩溶百科全书”;还有油杉河景区、千里乌江源头百里画廊以及新发现的金沙县境内数万亩野生玉簪花海等,都为贵州增添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通过不断提质升级,毕节市百里杜鹃和织金洞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威宁草海、大方慕俄格古城、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等景区创建成为4A级旅游景区,并成功推出了“鸡鸣三省”红色文化综合旅游区以及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构建和丰富了全域旅游的供给格局,实现了毕节市旅游从季节性观光型产品向全季性度假型产品转变。

  黔西化屋村、柳岸水乡解放村七星关区沙锅寨村、大方县木寨村、凤山乡火风丫、金沙后山村、百里杜鹃永兴村等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成功打造也助推了毕节乡村旅游的加速发展,树立了旅游扶贫的毕节样本。

  毕节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毕节市共有乡村旅游点50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20余家,乡村旅游经营户近1.2万户,农家乐(餐馆)近5000家,餐位数近5万个,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人数达1.62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5.8万人,乡村旅舍(农家旅馆)1300余个,乡村旅游总床位数近4万张,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150家。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准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料图。石小杰 摄

  2022年年初以来,毕节市将提升旅游流量作为推进旅游产业化的重要突破,聚焦“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品牌,创新举办首届樱桃花果季,推出了“贵州早春第一花海”——“樱桃花海”IP,不断创新宣传营销,做强毕节旅游核心IP,实现旅游“流量”向“销量”的转化。

  与此同时,毕节市正在全面创新推出温泉养生、露营管家、鲜花电商、中医养生、“花都里”高端民宿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抢占行业风口。新业态新产品将助推旅游业加快复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织金洞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毕节旅游步入双5A时代。这是毕节推进旅游产业化取得的重大成果,对建设“花海毕节旅游强市”具有重要意义,让“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核心IP真正实至名归。

  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正芳介绍,毕节市历经四年将织金洞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站在双5A旅游的新历史起点,毕节将以此次织金洞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用好用足双5A这张“靓丽名片”和“金字招牌”,扩大“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品牌影响力,将毕节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着景区的增多、服务的完善、市场的活跃,“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借助“高速时代”“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的交通便捷,走出了“深闺”,走向了世界。全域发展、全时延伸、全民共享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推动毕节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蝶变。(完)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