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秋后到春节期间,世居在从江县的苗、侗少数民族同胞都以吹芦笙庆丰收欢度芦笙节,身着盛装的青年芦笙队接宾客,吃相思、踩歌堂。芦笙,它是从江一带少数民族同胞举办大型娱乐活动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关于芦笙的来历,在从江民间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吹奏芦笙的侗族同胞。
传说在古时,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在河边洗纱。她一边洗,一边唱,优美动听的歌声引来了百鸟,鱼儿也游到她身边听歌。正在那唱的唱得高兴,听的听得入迷时,突然一条大鳜鱼把姑娘一口吞下肚里。
三天后,这条鳜鱼腹内疼痛,冲上沙滩翻去翻来。一会儿,从鳜鱼腹内生出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娃。
这时,有一对夫妻路过,听到娃娃哭声,两人寻下河滩,见娃娃在鳜鱼身边哇哇哭叫,很是可怜,于是抱回家抚养。取名叫“肚郎”。
芦笙迎宾是苗侗少数民族的最高礼仪。
肚郎长大后,夫妻俩给他另盖一间新草房住下。说来奇怪,这间草房地基每天凌晨长高三到五尺,傍晚又降落三、五尺。肚郎认为是鬼神作祟,就请来乌鸦和猫头鹰两个阴阳先生卜卦,但是打了几次卦,也断不出什么。肚郎没有办法,请了几个朋友来平整屋基,看看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怪。
头一天,一伙人挖下三尺,天就黑了。第二天他们起来一看,发现昨日挖开的地基被泥土填满了。他们只得重新挖,挖了三四尺,太阳下山了,早上来看时,泥土又填满了。于是,他们用力使劲,一鼓作气,日夜不停拼命往下挖,挖了三天三夜,挖到九尺深的时候,突然听到下面传来咚咚的响声。他们振着精神,使劲往下挖,越挖响声越来越大,约一丈深了,肚郎一锄下去,“晃啷”一声,出现了一个大洞口,里面现出光灿灿的铜锣和铜钹,他们高兴极了,赶忙取出来,敲敲这块叮叮响,敲敲那块响咣咣,好听极了。
却说肚郎的朋友中,算鲁班和鲁你兄弟多才多艺。鲁家两兄弟将铜块敲锤成薄片,剪成鸭舌状,安在竹管上,用力一吹,发出咕咯声。刚开始个个抢着玩,吹久了,大家觉得总是这么咕咕咯咯,声音单调,心里就烦,把竹管丢到屋前竹林里去了。
有一天,鲁班和鲁你兄弟路过山涧,听到风吹过松树林,林涛声中夹杂着“吗-吗-吗”的声音不断传来。过后,又听见泉水声叮叮咚咚不停,高低声和谐,非常动听。鲁班对弟弟说:“我们若能使竹管吹出松涛流水那么多种声调,该多好呀!”鲁你说:“我们多想一想办法,一定也能做到。”兄弟俩谈论着。
重大节庆侗族都要吹奏芦笙。
鲁班和鲁你走进竹林,找回原来那些竹管。此时,发现有的竹管被竹鼠啃通了眼儿,吹不响了,但用手指按住洞眼又可发出“咿-咕-咿-咕”的声音。兄弟认为竹鼠帮了大忙,吹出的声音可长可短可停止,有节奏。他俩又把竹管砍成长短不一,吹出的音调有高昂的,也有低沉的。按不同音调把竹管安装在挖了槽孔的木把上,用力一吹一吸,两手指头分别在竹管眼上一开一关,吹出了不同的曲调。兄弟两很高兴,把竹管改称为芦笙。
从那以后,芦笙就成了人们娱乐活动的一种乐器。(梁晋明 梁之槐)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