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饮食文化  
出山入海 看贵州黄牛如何成就“美味产业”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04 13:42:14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王秀芳 点击: 评论:0

  米粉放入开水中烫熟,捞出放入香菜、葱末,舀上滚烫的原汤及牛肉粒,一碗色泽清亮、肉香浓郁的牛肉粉就做好了。食客根据口味加入酸菜、糊辣椒,再以酸萝卜、辣椒段佐之。

  嗦一碗牛肉粉,是黔西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选择。以本地肉牛为主料,黔西牛肉粉“清、鲜、浓、香”的特质,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遍布大街小巷的184家门店,每月消耗肉牛500余头。

规模化养殖。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规模化养殖。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烟火升腾,离不开稳中向好的产业支撑。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全省牛饲养量671.44万头,牛存栏503.6万头、出栏167.8万头,牛肉产量22.2万吨,牛存栏、出栏、肉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9位、第14位、第12位,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

生态养殖 缔造舌尖美味

  “哞……”黔西市金碧镇新兰村肉牛养殖场内,欢快的牛叫声此起彼伏。闻声望去,工人正忙着添加草料,一头头体格健硕的安格斯牛纷纷探出头来品尝“美餐”。

  黔西地处乌蒙高原,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山区,150多种野生牧草恣意生长,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黔西生态黄牛高原产区。

  生长在高山牧场的广阔天地里,黔西黄牛肌肉含量高而脂肪少,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走俏省内外市场。2023年,该市肉牛存栏14.34万头、出栏4.56万头,现有大湾区肉牛生产供应基地2个。

牧草繁盛。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牧草繁盛。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武陵山区,沿河县河坝村村民杜显权与牛打了多年交道。“最多时有110头,平均每年出栏70多头。”杜显权的“养牛之道”,在于种好草。他说,以前本地种植的饲草数量有限,从外地购买成本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养牛的积极性。

  为加快饲草料体系建设步伐,沿河不断扩大人工种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保证肉牛天然的进食草料。2023年,沿河新增种植甜高粱1.5万亩、23个乡镇(街道)实施新增人工种草面积1.2万亩,持续为全县肉牛提供优质“口粮”。

  饲料是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喀斯特地貌孕育的奇迹,贵州全省共有草地282.45万亩,且水热条件好、产草量高、青草期长,牧草资源丰富。

  以“打造南方草地生态畜牧业重点省”为目标,贵州持续加大各项草原保护制度落实力度和牧草种植面积。同时,大力推进人工草地建植,组织落实牧草管护利用措施,人工种草保留种植面积101万亩,高大型牧草保留面积45.86万亩。

  黔州大地,环山抱水。好山好水和丰富的林草资源,养育了品质优良的贵州黄牛,成就了肉香味鲜、嚼劲十足、营养丰富的优异品质。当前,贵州黄牛已有5个地方品种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关岭牛”2021年荣获第106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黔西牛肉粉。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黔西牛肉粉。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品牌驱动 黔牛出山入海

  将活牛从贵州运输到江苏无锡的屠宰场,当晚宰杀冷鲜转运到上海金山的分割配送中心,次日一早新鲜的贵州黄牛肉就能上线长三角区域各大生鲜销售平台。

悠闲觅食的牛群。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悠闲觅食的牛群。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跨越一千多公里出山入海,“鲜”到长三角。为了这份“鲜”,贵州做了许多探索与实践:

  品牌端发力。“贵州黄牛”入选全省10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已进驻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全国300多家生鲜超市并设置专售档口;

  贯通产加销。一条覆盖肉牛贩运、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涉及冷鲜、热鲜、调理制品等39个产品种类的贵州肉牛制品香飘四海;

  贯通大市场。持续拓宽贵州肉牛对接消费大市场的销路,分别在上海、广州、成都建成3个牛肉精细分割加工中心,每年销售到省外的牛肉达4万吨左右。

  去年5月,首届贵州黄牛烹饪大赛暨招商引资活动上,国内50位知名烹饪厨师同台竞技,50道优质贵州黄牛菜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热潮;7月,在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贵州黄牛”鲜牛肉、牛肉干等系列产品受到上海市民热情追捧;9月,首个贵州关岭黄牛品鉴中心落户广东佛山禅城,成为当地消费者的“心头好”……

  政府牵线搭台,企业供应保障,产品以质取胜。眼下,贵州以关岭、思南为代表的7个肉牛示范县发展迅猛,扩群增量快速增长。乘着“黔货出山”东风,贵州黄牛北上京津冀、南下粤港澳,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并凭借其生态健康、营养美味和独特口感获得了省内外市场的一致认可。

在黔西市百味“嗦粉街”,市民游客正在品尝牛肉粉。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黔西市百味“嗦粉街”,市民游客正在品尝牛肉粉。黔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州黄牛“出山入海”,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养殖户。截至目前,贵州已累计发展肉牛养殖场(户)49万户,建成家庭农场12267个,新增养殖场户10703个,覆盖带动60万人参与肉牛产业。

  从高原到餐桌,从原生态的跑山牛到舌尖上的美味享受,贵州黄牛成了名副其实的“美味产业”,而凭借群众基础好、产业链条长、带富能力强,贵州肉牛产业正继续书写着“一头牛带富一方人”的新“牛经”。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饮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