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韩韦佳:陆家寨之行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23 15:24:5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韩韦佳 点击: 评论:0

       岁月匆忙不止,转瞬已到而立!细数之前的32年,没有哪一年,是悠闲自得的!儿时因为家庭贫困,体弱多病,是极少体验所谓的“衣食无忧”,尚安慰的是,父母待我一直如珠如玉,总尽力给我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东西。成年以后,因着父亲的部队情结,我被父亲用尽一切办法,送进了部队,磕磕碰碰两年,懵懵懂懂就退伍归家,进了毕节晚报,呆了几个月,却仵了恩师的安排,考了烟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成家立业之后,却也因为婚姻的不顺,了结了一段婚姻,也开始了另一段婚姻。中途有出过几次远门,不管是西双版纳,还是新疆,总寻不到自己内心所期望的那种宁静与归宿感。

图片1.jpg

 

采风作家合影

       今秋,来的乍暖还寒,到了冬日,也还是阴晴不定,这种波动总撩拨着自己许久未曾动过的心思,刚好又恰逢单位月底收班,于是风风火火收了行囊,奔赴遵义,只为寻老友喝一顿老酒。

       酒过三巡,丈夫发信息,问我,省散文学会28日安排盘州陆家寨采风,可有兴趣参与?因着时间匆忙,安排仓促,加之景区处于开发初期,吃住可能会安排的不大尽如人意,叫我提前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知晓后的我,欣然应允,莫名的,心里笃定,应是不虚此行的!

       28日早晨,无太多的期待与兴奋,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也似乎一切都早已知晓,背上背包,便与丈夫随省散文学会的文友们,从贵阳坐高铁,前往盘州,一路山野苍茫,闪过静谧的村庄和喧嚣的城市,风景在地域和纬度之间逐渐变换。

图片3.jpg

       来过六盘水无数次,不论是陪前夫探亲还是陪友人寻医,又或者是陪现在的丈夫拜访老友,但总因为一些人或一些事,对六盘水,向来提不起太多的好感。“这是一个沉闷而无趣的城市!”这是我对六盘水的定论。寻不到一丝可爱之处,也无一处是我可留恋的。然,盘州却是一个让我来过以后,又逐渐挂念上的地儿。

       历经一个多小时的高铁,我们于盘州站下车,因走错了方向,中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耽搁了些许时间,才寻到文旅投特地安排接送我们的小型大巴车。

      采风作家不多,大概二十余人。司机开车极其平稳,接待的伍姐极其善谈,一路的欢歌笑语与诗歌朗诵却无法驱赶突然袭来的睡意,我便在路途之中,开始有了昏昏欲睡之感。而路途的奔波却让我无法睡去,朦胧的强撑着,看着山外连绵起伏的青山,在初冬陷入沉睡,车内的热闹突然便与车外的寂静,显得格格不入。

图片4.jpg

      我们的目的地是新开发的且又尚未开发完全的盘州市保基乡陆家寨。车在崇山峻岭间穿行,临近目的地,于陆家寨观景台停留片刻,下了车,便是初冬的微寒袭来,相比毕节的冷,这里显得温柔了许多,虽天阴,有零星的雨滴落,但远处山脉似躲在纱帘之后的少女,明眸善睐,含羞带怯,藏于缓缓流动的云雾之后,仿佛一个不小心,便会因失了面前这层遮挡的纱而惊呼闪躲。众人立于观景台,熙熙攘攘,各自寻着自己最为钟意的角度,寻景而拍。

       陆家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山寨,盛产黑米与红米,竹笋也极多,大家寻景而拍之后,便登车继续路途,之前,车一直在走上坡路,而现在,车开始寻着沿山公路走下坡路,路过脚踩洞,一路向下,下到格所河,便是到了山谷,周遭景色也出现了极明显的变化!在山顶观景台,周边植物均是高原耐寒植物,野生杜鹃并不少见,而下到山谷,随处可见的芭蕉树立于山间地头,挂着连串的芭蕉,像极了布依族女人头巾上吊着的流苏装饰,于冬风中,隐在微微晃动的芭蕉叶后,安静的像襁褓中的孩童。

      车在谷底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最终抵达目的地,下了车,属于这个地域的、冬日特有的暖,迎面袭来,犹如缓缓流下的水亲切的滋润温暖着肌肤,让人对这里的冬季,生不出任何的不悦,长途的疲惫也在这一瞬,抛去了许多。

图片5.jpg

       这些年,偶尔走南闯北,很多时候,都是孤身一人,去到一个目的地,寻一场宿醉,然后再收起宿醉之后的狼狈,踏上下一个征程,心里揣着孤独,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苍凉,偶尔感慨一下人生的不易,但更多的,是一些没来由的心酸。这次,心境却有细微的变化。

       到寨那一日,天公不美,有隐隐下雨之意,1600年树龄的榕树,铺天盖地,挡了本就阴沉的天,旺盛的生命力给我一种霸道的压迫感,枝繁叶茂,令周遭的绿植都黯然了许多,似参拜王者的黎民百姓,在这一方庇佑下,各自生长。

      五年前与友人前往广州拜访隆华寺住持,至今记得寺门口的两株榕树隔湖而望,枝枝蔓蔓,引路的师兄说,那是夫妻榕,遥遥相望,枝枝蔓蔓相绕,然,惊奇的是,此番前往陆家寨,竟也逢着了夫妻榕,盘根相绕,在天与地之间,静立着,无数的春冬交替,枝蔓相拥,看尽了陆家寨的变迁,便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完美阐述。(作者:韩韦佳

编审:刘涵  责编:汪忠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