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向所有的梦敬礼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7-13 19:56:3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周义民 点击: 评论:0

  这个时代,要拿出勇气。

  ——题记

  滚滚春雷,江河解冻,又逢惊蛰,春风仿若瘦弱的诗人般如梦初醒,却吹出了一个世界,于是在树枝的疏忽之下,蜜蜂们穿枝拂叶地去努力留下勤奋的印痕,花蕾们再也藏不住梦了一冬的秘密 ,尽情地在三月里歌兮舞兮,遵医的樱桃花还在修改它的回忆 ,万物不仅制造梦,还生活在梦里。我不禁心生喃语:向所有的梦敬礼。

  我梦回有我的唐宋元明清,我们曾经身处巅峰举世无二,峰高为顶我为峰,何等惬意潇洒。然而百年孤独的时光里我们没落了,风走野草枯,国民雄狮变犬猪,乱世萧索中,我看见爱国动情的诗人流泪了。泪携了,血干了,奔走请命,“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敲醒另一个灵魂。”一个有希望的梦兼容另一个有希望的梦,便成了中国梦。

  向所有知识分子的中国梦敬礼。

  物质是我们生存的条件,而诗是我们生存的原因,文学最大的作用在于它的无用,精神的自由永远比肉体的自由更重要。

  鲁迅先生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历史的长河星空里,前卫的知识分子,总是不合时宜的生活在这片他炽爱的土地上,说不太合时宜的话,做不太合时宜的事。为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梦披星戴月的努力奋斗,犹如冰冻过久的矿泉水,舌焦口燥的人大抵是没有耐心消冰为水 ,前卫的思想起初总是会被阻绝于保守思想之外,不料最后却往往能走心入髓,影响许许多多人终其一生为之努力。问天的天才诗人屈原是,流荒多年的梁启超是;彷徨呐喊的鲁迅先生是。宋朝张潜有一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知识分子的中国梦也大抵心怀天下苍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寄意寒星荃不查,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吟罢,于麻木国民面前也许他们会感叹:可是爱夜的人是孤独的,你们不孤独!此梦中国悠扬,终不老,月照诗魂,千古常。

  向所有科学匠人的中国梦敬礼。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克强总理在考查西南联大时说:“物质上得不到,精神上了不得。”诚然,科学家的中国梦也许比较缄默,却往往掷地有声,两弹元勋的邓稼先,从美归来的钱学森;潜心一志的童第周。无一不是于沉默之中造就辉煌,治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之材料。近代以来,开明的国人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科教兴国,科学兴邦,大国复兴之路,必不能少广大科学家的默默付出,国之大矣,必然是中国科学工艺之强盛矣,中国梦之中国,必然是制造之强国,创造之强国。谁将声震于世间,谁必长久深自缄默,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人的沉默付出,而他们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抗战老兵授勋仪式上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科学英雄走在前面,走去前面,为车轮上的共和国铺轨护航。此梦中国悠扬,不能忘,科学高光,千古常。

  向所有改革领袖的中国梦敬礼。

  这个时代,要拿出勇气。始皇一统,汉武封疆,唐宗宋祖。历史孕育伟人,伟人也推动历史。犹记得当年拿破仑指马挥鞭,威震欧州。成吉思汗铁马雄狮,远征罗马;康熙大帝开疆辟土,君临天下。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祖国和人民。”因为爱而勇敢,问古今谁与中华堪,王者踏河山,雷霆怒,风云驻,吾王一出,天下猝。当下中国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凡事变则通,通则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我们中华民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一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重返巅峰!此梦中国悠扬,诗吟罢,脚踏实地,指日可计。

  向所有的梦敬礼。

  习仲勋曾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许多的梦从早晨到黄昏,倘若坚持,便成了彩虹。每一个人都有梦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梦想之于我们,好比汪洋中呈现的灯塔,我们要的不是海市蜃楼,亦不是乌托邦式的空幻遐想,而是尘世间充实而丰有诗意的一世陪伴。我们使彼此变得更好,我们使一个家庭变得更好;我们使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变得更好,我们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人之一生,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里的一潭清泉里不能没有光辉,不能没有中国梦。领袖的梦是中国梦,知识分子的梦是中国梦,科学匠人的梦是中国梦,戍边战士的梦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此梦中国悠扬,已启航,大国复兴,千古常。

  春风仿若瘦弱的诗人,却吹出了一个世界,遵医的樱桃花已谢,我记得它开过很美,它梦到了一生中最美的时刻,蜜蜂穿枝拂夜地做着一生中最充实的梦,倘若你到遵医来,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国梦,或许你也会同我一样不禁心生喃语:向所有人的中国梦敬礼!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