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初夏,遇见茶山,仿佛面前一片绿色的毯子,平铺在绵延的山川上,在蓝天白云下延展向远方,绿意盈满双眼,浸润着五脏六腑,欣赏着这幅大自然绘就的高山茶园图,只觉全身上下无比的熨贴,经过六个多小时跋涉所带来的疲惫感,被那满眼的绿一洗而空。这是雷山县丹江镇党高村的脚散茶场,常年云雾缭绕,海拔1400--1600米,面积约350亩,茶场土壤有机质高,土质肥沃,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独特,滋味清醒回甘,清香持久,是雷山茶叶发展的起源地之一。采风的文友们被这高山茶场清新的风所吸引,纷纷扑往这片绿中,蔚蓝的天空与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微风唱歌,茶叶伴舞,大家在阡陌间行走,抚摸着娇嫩的叶芽,俯身将树叶的清香拥抱入怀,把那层层叠叠的翠绿披在肩上。正如陆游诗中“远山似带苍龙出,层峦如织绣衣衣”所述,让人无比陶醉。
按照采风行程,贵州省粤黔联合实业有限公司徐仁泉总经理带我们来到了“苗云之巅”品牌民宿小院,在周遭一个个小山头的环绕下,云雾山居静静地伫立其中,遗世又不失优雅。这里是“佛黔协作项目雷山县数字化茶园示范基地”和“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所在地,为粤黔联合实业有限公司旗下苗云之巅(贵州)文化旅游公司所打造。该公司立足于贵州,聚焦于黔东南,以“茶麻菇稻”产业园为基地,打造茶文旅项目,并以国家乡村振兴局定点帮扶雷山县的契机,联合当地政府共同缔造中国传统村落旅游项目,最终形成以当地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文旅项目。作为负责人的徐仁泉和吴鑫正是乘着东西部合作的东风分别从广东和北京来到了贵州雷山。他们经过多方考察,了解到处于雷公山腹地的党高村,海拔高,年平均气温14-15度,全境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森林植被茂密,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5.26万个,是一般城市的1600多倍。这里自然环境独特、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雷山茶产业发展之本,而早期的脚散茶场也是雷山银球茶起源地。他们在此投资建设了雷山县脚散数字化茶场,加上老脚散茶场的350亩,茶园现总占地830亩之多。依靠着良好的茶源,着力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品牌,2024年,该公司提供的“雷山银球”茶被贵州省茶叶协会评为绿茶类金奖(茶王),曾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等中央机关选为办公用茶、被外交部推荐为外交馈赠礼品。广东佛山与黔东南雷山协作,恰是:两山相逢,茶旅交融,跨越山海见新功。
当晚,我们住在云雾山居,空气清新,在雨水“刷刷”演奏的催眠曲中睡得格外香甜。次日清晨,在窗外小鸟声声呼唤“起----喽,起---喽”中醒来,开窗望去,茶山隐在白雾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按捺不住想要寻访仙踪的心情,我和省散文学会的江跃华会长、代庆香老师等五人相约着来到山脚下,顺着步梯上走约七、八步,就见一本石书在面前打开,给茶山凭添一抹书韵,茶与书的结合完美地淡化了世俗的凡尘,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品味生命的真谛。沿着蜿蜒的小道我们缓步向上攀登,薄薄的云雾笼罩着山峰,也将我们笼罩,似一缕轻纱从脸庞拂过,柔软而温馨。褐红色的砖路弯弯曲曲地从绿草间向前延伸,没入雾影里;路边随处可见或白、或红、或黄的小花含羞答答的婷婷玉立着,风过处她们翩翩起舞,“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倚轻风、佩环微颤”,让人爽心悦目;峰顶那棵独自耸立的青松,遥望着远处的山头;晨雾灵动而俏皮,带我们在山间穿梭,让我们感受着大自然的纯粹与神秘,所有的烦恼和忧愁皆抛之脑后。顺山而下,快到云雾小居时,忽然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一缕清泉从山中淌下,明净透亮,一簇簇、一串串,错落地如玉珠跳往水池之中,发出悦耳动听的乐声。这时方才恍然,原来昨夜那催眠曲并不是雨声,而是这汪清泉所弹奏的。我们不由感叹,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境吧!
如果说脚散茶场如苍龙出游,那苗云之巅就似仙女舞袖。
高山出好茶,出自脚散茶场和苗云之巅的银球茶又岂会是凡物?由于它的独特香味和神奇功效,且圆球中的福咒非常灵验,给人们带来好运、健康、平安。人们把它与银饰齐名来突显其珍贵,故用“银”字开头,取名为“银球茶”。其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过摊凉、杀青、回潮、揉捻、焙炒、造型和烘烤等工艺制作而成。外形浑圆、色泽绿润显毫,绿润芽叶紧紧相抱,将大自然产生的精华蕴含其中。
取一枚银球茶,置于玻璃杯中,将开水缓缓注入,茶在水中翻滚沉浮几下后,慢慢沉于杯底,一枝枝芽叶渐次舒展,大约三分钟左右杯中绽放出一朵绿色的菊花,尚未入口,已觉口齿生津,斟一盏品之,“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可谓雷山仙茗。(刘静)
责编:彭会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