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玲
德旺景色宜人,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在这里,你能亲身感受柳宗元笔下的“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蜿蜒溪水之美;能亲眼目睹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能穿回昔日热闹非凡的古驿站,与古人交流。
今天有幸和几位学者共同参观了德旺的秀丽景色和历史遗址文化,让我在享受沿边风景的同时,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车骑行在半山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边无际,如黛的青山将一个个村落包裹环拥着,为其平添无尽神秘色彩。一条小溪涓涓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细碎的鳞纹,临处的姑娘们在夏日的炎热里,穿着清凉的纱衣,在溪水里舞动着曼妙的身姿,给其宁静平和的溪流带来了一丝波动。沿着溪水上游走,叮叮咚咚流淌的小溪,像铺抖绸缎一般,水窜岩石,摇铃击磐似的,声声作响,清音圆润,闻之神爽。嵯峨黛绿的群山、湛蓝辽阔的天空、清净澄澈的溪水、错落有致的村舍,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田园画。
走进村落,一条条阡陌小路四通八达,周边环境干净整洁。路过村舍,朴素热情的村民们会将我们迎进屋里,好生招待着。久居三合院、四合院的村民们在向我们说起自家庭院时,如同介绍自家孩子一般,满脸的骄傲和自豪;来到净河村的政府办公楼,在枝繁叶茂的古树下,在清澈冰凉的古井旁,有一对老人很是醒目,夫妻俩精神矍铄、面容慈祥,问及他们年龄时竟然是有着97岁和95岁的高龄,令在场每一个人为之震撼。老人们说他们世世代代的人都是喝眼前这古井里的水,这里的水滋养了他们这一方水土。随行人员们听了之后,迫不及待地用手捧起来品尝,清冽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各个赞不绝口,李卫红老师更是即兴作了一首《白头偕老》的诗句,“泽地成仙始称王,净水清冽寿星养。仁德淳厚善缘在,白头偕老享安康。”朴实无华的村民们,在爱护自然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沿着宽阔的陡坡往上走,来到凯土驿站,该驿站废弃后被徐姓村民居住,俗称徐家桶子。在驿站外面,有一块清光绪初年梵净山八汛汛军援建驿站前横跨德旺河之迎仙桥纪事碑,碑文中称梵净山为“卓山”,是迄今发现的贵东道易似绅改梵净山名为“卓山”的唯一物证;走进驿站里面,有一处完好的驿站侧门,门匾上写着“海岳清芬”4个大字,遗憾的是四字当中的“海”字抹掉了,但是整个石阶、石墙、石院坝却保存完好。带领我们参观的周静老师说,交界古驿站建筑规模宏大,驿站里面设施配置齐全。此外,在交际村苗王坡上还保留有一段秦五尺古道司麻古道,连接着闵家场,是古代有名的食盐等商品集散地。参观完整个驿站,驻足站前,仿佛看到了商贾云集的古道、热闹非凡的市街、人来人往的驿站。回到现实,时光的列车呼啸着疾驰向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已成往事,驿站的“花样年华”深深堆积,斑驳岁月浅浅印刻在每一砖、每一瓦上,安静而丰盈。
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少数的古遗址能幸运地保存完整,而大多数遗址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来到坝梅村,曾在云南楚雄参加过抗战的老兵田景荣老人,在向我们讲述着当年艰苦抗战的经历时,也向我们说道,这里曾经是坝梅寺的主体院落,可惜因不慎失火,殿宇房屋化为灰烬,现仅剩下残墙、房屋遗址和山外银杏、麻柳等古树十余株。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在一把大火之后成为灰烬,那些断壁残垣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伤痛,也是对我们今人的警醒。
沉浸于山水之间,感受峰峦叠嶂、碧水如镜的自然之美;漫步于羊肠小道,感受干净整洁、热情好客的村落之美;止步于遗址遗落,感受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文化之美。净河村的甘甜泉水、交界村的古驿站、坝梅村的寺庙院落遗址……这一路路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