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远去的赶歌岁月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1-20 23:57:00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彭太超 点击: 评论:0

 彭太超

望着窗外的细雨绵绵,远处的高楼若隐若现,朦胧缥缈。

自从大学毕业后,一个人背着行李来到广东实习,再到后来在外打工,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具体美在哪里,好像又说不太清楚,只是感觉每一处都是亲切的。大到耸立的参天古树,小到稻田旁边的那一眼山泉;也许是不经意间温暖内心的一句话,也许是伙伴们一起玩山的乐趣……

我的家乡是位于黔东南大山深处的一个侗寨,锦屏县的“北侗九寨”,一个侗族风情浓郁的侗族社区。以前九寨之一的王寨就是现在的锦屏县县城,县城搬至王寨后就不再把它归为九寨之一了。

我的家乡就是彦洞乡所辖的九勺村,一个古树参天,风景迷人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儿时最快乐最期盼的不是过年,而是“农历七月二十赶歌节”。小的时候,只知道赶歌节好玩,不清楚为何这么好玩,人们为何过这个节日。直到后来慢慢长大,很好奇家乡的文化习俗,才饶有兴趣地去查找资料,慢慢了解。

赶歌节来源的一种说法是侗族人民用歌声来缅怀英烈;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贞的爱情。2009年的时候,赶歌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县非遗名录。

印象中的赶歌节总是热闹的,活动当天,来自附近村寨和临近县的侗苗同胞都会相聚彦洞或高坝。活动内容有对歌,民俗服饰展示,文艺表演,斗牛,斗鸡,斗鸟……

有一年赶歌节,我和好朋友一起得了父母给的一百元钱,兴致勃勃地去活动现场。

彦洞的街头,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饰,年轻女孩挂着标志性项圈,银色的项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人群边走边跳,还有妇女敲打腰间的腰鼓,街道上充斥着银饰碰撞的脆响、腰鼓有节律的声音,每个人都笑语盈盈。

我们知道街后还有各种各样有趣好玩的东西,便急切地往街后面走。那里有卖各种各样的小玩具,还有各种水果、甜食,有趣的小游戏……这对我们小孩来说是最兴奋的时候。当然,我们兜里的钱也一点点缩减。我们除了开心还是开心,生怕错过什么,便整条街来回地逛。我们穿插在人群中,肆意地大声欢呼,直到逛得汗水直流,还意犹未尽,这一天便是回家晚一些,父母也不会生气。

我们一起爬上了一处山坡,坡顶是一栋木制的歌楼,都是用山林中杉木制作的,上面盖着灰色的瓦片,类似吊脚楼,只是一楼都敞开的,里面就是舞台。

这里是晚上对歌的地方,来自附近天柱、剑河和本地的民歌爱好者都会相聚在这里,赛歌交友。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不算太大的山坡上慢慢声音多了起来。远处就是郁郁葱葱的大山,山坡下是一栋栋的吊脚楼,每一个吊脚楼都亮起了灯,在夜色中发出独特的光芒,汇聚成山乡侗寨的奇幻景色。

我们躺在斜坡柔软的草地上,边看星星,边听歌。

熙熙攘攘的山坡上满是悦耳的歌声,你来我往,没有伴奏,只有歌者原汁原味的演唱,歌声伴着盛夏的微风四处回荡。

我们小孩子虽然听不太懂歌词内容,但那嘹亮悦耳的声音还是会让我们感到舒心。我们喜欢这种一群人相聚在一起唱歌、听歌、聊天的美好氛围。歌声彻夜不停,而我们往往也是听着歌声睡到天亮。

自从到县城读高中以来,我就再没有参加过赶歌节,儿时赶歌节的那些美好回忆一直留在心底。

很怀念儿时远去的赶歌岁月,怀念那时的自由自在,怀念那时的无忧无虑,怀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原载于《中国青年作家报》

彭太超,男,95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黔东南州作家协会,广东省青工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各杂志报刊。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