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大数据  
厚培科创“土壤”,贵阳贵安建了一座城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0-12 15:11:05 来源:数据观 作者: 点击: 评论:0

   10个月前,贵安生态新城中部,大数据科技创新的种子在这里播下,一天天拔节生长,科创基因逐渐融入肌理。

  紧扣“贵州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展示区”三大功能定位,着眼于11.9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以“生态城市、产业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五大设计理念为指引,打造多核驱动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和公园城市样板,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步伐大步迈开。

  因数而动 科创新城扬帆起航

  发展进程中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发展大局中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量。

  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对贵州提出“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要求。今年年初,新国发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对贵州赋予“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一便是“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牢牢抓住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战略,以及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历史机遇,2021年12月 22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应运而生。

  作为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按照规划,贵阳科创城主要发展云计算及数据服务产业体系、信创工程产业体系和数据场景应用产业体系三个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两个平台,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区、生态功能区三大分区,到2025年,聚集3000家大数据企业,实现产值500亿元;聚集100家科研机构,集聚软件及其他人才10万人,科创城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新抓手。

  思路清,路径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将成为大数据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以及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这座新城的发展令人期待。

  积厚成势 筑起科创城发展的“四梁八柱”

  易说难做,在没有先例可供参照的情况下,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边摸索边建设,迅速搭建起了科创城发展的“四梁八柱”,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月17日,贵安新区办公室印发《入驻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支持政策(试行)》,明确通过八项措施,从人才、场地、财力等方面给予入驻主体和个人政策支持和保障。

  3月20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一期首开区10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第二批次项目已于7月挂牌出让土地351亩,预计2022年10月至12月陆续开工建设。

  ……

  筑好巢,引凤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承担起了聚集培育大数据头部企业的主阵地重任,将良好的营商环境视为吸引企业的“引金石”,理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规范招商引资流程,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招商半径,着力打造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数字产业生态。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已引进226家企业,其中,已完成注册的企业有192家。

  多重政策、机制、举措的叠加,从一片黄土到拔地而起,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已成澎湃之势。

  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之城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城”,要做足“城”的要素。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正呈现出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生态与创新相得益彰的景象。科创城的设计践行“生态城市、产业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五大理念。其中,位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中央区域的月亮湖公园,将引出七条放射状生态通廊,使月亮湖公园与城市绿廊连成一体,形成“公园里的城市”,让大数据科创城成为对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吸引力巨大的创业乐土、生活家园。

  在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上,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牟足了力。国庆节前,贵安新区正式印发实施《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定位为“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大数据应用创新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先行区”;将该展示区发展目标明确为“以人为中心,营造健康幸福、兼容并包的人文环境;以境为本底,打造自然亲和的生态环境;以业为动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以城为依托,打造智慧宜居的城市空间;以制为保障,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该《规划》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量化的考核依据和标准。

  随着《规划》的出炉,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建设的目标日益清晰和明确,朝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科创新城目标持续发力。

  如今,奔跑向前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城市功能日臻完备、市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一处处生机盎然的景象正在浓墨重彩地描绘着科创城最新最美的变化,这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将成为创意思想激荡、创造活力迸发、创业生态优越、创新成果涌流、拥抱现代生活的城市新空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大数据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