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茶韵糍香——黔西擂茶糍粑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05 09:32:36 来源: 作者: 点击: 评论: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盛宴上的珍馐美馔到乡间田头的家常便饭,各类佳肴让人目不暇接,而我对家乡那香醇的擂茶糍粑却情有独钟。

黔西擂茶糍粑,这道源于乾隆年间的美食,相传是由一位苗族草医开方治病的配方演变而来。它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还具有润肠清热、滋补身体的药性功能和提神健胃的功效。

糍粑的制作过程繁琐又精细,需要精心挑选原料,过程也非常讲究力道和技巧,既要保正糍粑的韧性,又要保持其细腻的口感。首先,选用优质的糯米侵泡、蒸煮、直至软糯可口。其次,将糯米放入石槽中,由二个力气大的人手握“T”字型的木棰子来回反复敲打,直到将颗颗糯米挤压成又细又粘的米团为止。每一次敲打,都仿佛是对岁月的致敬,对传统的坚守。

擂茶糍粑里所说到的“擂茶”,并非是闻名遐迩的“客家擂茶”,而是以当地的火麻籽为主料,在配上少许明前茶叶,经炒熟、擂细、放入鼎罐内加水搅拌,待煮沸后滤去皮壳,一道香气四溢的擂茶便诞生了。这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不仅为糍粑增添了独特的风味,更让整个味道层次变得丰富可口。

在黔西东门老街上,隐藏着一家名为“刘记擂茶糍粑”的老店,这家老店仅在晨光熹微的早晨营业,是当地人心中的早餐首选之地。因为店面狭小,餐桌数量有限,记得以前上学那会儿,总看到客人们或用简易的塑料凳子、或干脆就蹲在门前,手里拿着糍粑和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一边嚼着糍粑,一边嘘着嘴嘬着一口茶。

每次路过,我也会停下脚步,点上一份。糍粑的形状有圆棒式的和扁圆形的,陷里包裹着花生、蔗糖、豆粒和芝麻。在经热油下锅,先是嗞哩嗞哩的油跳声,再是咝咝啦啦的油炸声,随后不停的转动,慢慢变得蓬松金黄,便可出锅了。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放少许白糖,在将炸的金黄酥脆的糍粑侵入汤中,也顾不上嘴烫,咬上一口,外酥里脆,唇齿间便传来脆爽的声响。那油香、米香、茶香交织在一起,满口温润软洛,暖意传遍全身。那滋味,岂止一个“香”字能形容。

黔西擂茶糍粑,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在外想念家时情感的纽带与思念的乔梁。每当咬上一口,便仿佛触摸家乡的温柔,听到亲人的低语。每一次细细品味,都是一次心灵的籍慰与回归。

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地方,被擂茶糍粑的香甜所占据,它是我对过去最温暖的回忆,也是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作者: 李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