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例谈《生活处处有规则》教学感悟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4-27 12:23:5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卢起轩 点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笔者在纳雍县勺窝镇中心学校三年级(1)班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课题是《生活处处有规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笔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教学了游戏规则、学校生活规则和社会生活规则。通过反思,有如下感悟。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参加过不少的游戏;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经历过不少的学校生活;在家长的教育和带领下,经历过不少的社会生活。谈到游戏,学生兴趣就来了,谈到学校生活规则和社会生活规则,他们都有所了解。互动交流时,他们就会觉得有交流的“素材”,内心不空虚,就会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学习信心就会逐步增强。为此,笔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搜索记忆,说游戏规则名称、学校生活规则名称和社会生活规则名称,讲相应规则内容。学生在回答时,“击鼓传花”“词语接龙”“猫捉老鼠”“老膺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名称及其规则内容及课堂规则、课间规则等学校生活规则和超市购物规则、过马路规则等社会生活规则名称及其规则内容“接踵而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还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积累,体现了让“积累”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理念。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笔者在教学学校生活规则和社会生活规则时,都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搜索记忆,尽可能列举更多的规则。这个过程,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一次回顾,是对自己学习生活成效的一次总结,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提炼。学生在回顾中就会总结和提炼出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若干规则。这个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就会自然想到如何遵守规则,可谓“不教自悟,效果为佳。”笔者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独立思考,自主记下规则名称,写出相关规则内容以等待交流。对于后进生,笔者对其进行引导、提示和激励,让他们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学习过程,尽最大努力跟上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做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如果教师一味的灌输,把本节课学习的规则名称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又逐一讲述规则内容,让学生去遵守,学生就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经历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索然无味,体会不到自身获得“劳动果实”的乐趣,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互动交流,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

每个教学环节的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笔者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互动交流体现:有的学生没有想到的,其他学生想到了;有的学生没有做到的,其他学生做到了。更多的规则自然而然呈现于课堂,通过“加法”汇集,规则就会更加完善,有效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笔者通过在现场归纳学生互动交流成果,学校生活规则涉及到课堂规则、课间活动规则、上下楼梯规则、打饭规则等;社会生活规则涉及疫情期间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规则、在超市购买物品规则、过马路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规则等。这些规则,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规则、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空间,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规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规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互动交流,更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必须处处遵守规则,从而保障自己的学习生活井然有序,能使自己的学习成效更高,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这堂课让笔者想到自己发表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华名人格言》一书中的一条格言:“只有竭力攀登理想高峰,才能领略一路美好风光。”这条格言,将激励和启迪笔者的一生。(卢起轩)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教育资讯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