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小衔接班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内容包括提前讲授小学内容等五个方面。然而,尽管教育部门重拳出击,百样的理由还是让初尝教育焦虑的父母恨不得马上登上幼小衔接的快车,但也有家长和专家认为,成长的转折点不只是提前学学拼音和数字那么简单。
中国青年报
抚平焦虑不能只靠家长转变心态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通知禁令不断,可是培训机构依然我行我素。幼小衔接班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专项治理很难撼动家长们巨大的渴盼。如果有人认为“幼小衔接培训纯粹是由舆论和机构贩卖焦虑而制造出来的市场”,显然并不客观。一个纯粹依靠焦虑支撑的市场,怎么可能持续多年且经常死灰复燃?其背后一定有巨大而强烈的市场需求。比如,今年5月,武汉市教育局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但许多教育机构依然在“打擦边球”,在“悄悄办”。更有一些地区的私立幼儿园除了小、中、大班外,变相成立了“兴趣班”,实则仍在搞幼小衔接班。
有专家说,教育没有起跑线,过早的知识输入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也过早剥夺了孩子的课外玩乐时间,这话当然正确。可是,作为孩子第一监护人的父母,难道真的不知道幼小衔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和负担吗?父母们真的焦虑到“见知识就学,见培训就上”吗?
很多家长之所以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是因为从“散漫”的幼儿园生活到标准化、规律化的小学生活之间,确实存在过渡期。如果让孩子毫无准备地直接上小学,有的孩子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习习惯的正确预期和准备、养成,作息时间的调整,自理能力,主动表达的能力,等等。正是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家长们才两害相权取其轻,把孩子送进了幼小衔接班的大门。
也正因为如此,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和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还需要小学授课循序渐进,放慢脚步,不要让孩子进入校园后完全不知所措。举个笔者耳闻的例子,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拼音的课时一般为两周,现在据说调整到一周。只有5天时间,要让孩子完全掌握所有的拼音,对很多没学过拼音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难以达到的。这也说明如果不能改变和完善小学的教学模式,目前的幼小衔接班就不可能真正消失。
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必须是先适应、再发展。小学一年级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是让孩子适应校园生活,然后才是学习知识,只有一年级的学习脚步慢下来,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家长们才不会对幼小衔接班趋之若鹜。
(作者赵清源,本文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红网
堵疏结合为幼小衔接班消火
众所周知,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角色期望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出现断层,因此“幼小”之间需要进行衔接,这早已成为共识。不久前,有机构发布的《2018年中国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显示,超过94%的被调查幼儿园及一年级学生家长认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为什么这样火?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学前教育强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一再严禁小学化——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些幼儿教育者一味带小朋友玩耍,而没有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行为规范等,导致他们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学习成绩滞后,这无疑令小学教师苦恼,也让家长们焦虑。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焦虑不堪的家长们只得实施“抢跑”计划:让孩子从幼儿园退学,转入社会培训机构开办的幼小衔接班,这样就导致幼小衔接培训市场异常火热,价格也直线攀升,有的甚至高到离谱的地步。
对此,我们不能粗暴地指责家长,而应理解父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苦心,正视家长的需求,科学引导,将正规的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幼儿教学中,未雨绸缪,引导孩子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学习生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并具有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等。同时,小学教育也应适当做一些相关教育。比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减少正常课程,让孩子们完成幼小之间的过渡。只有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让家长需求有了合理的满足,才有可能为社会上火热的幼小衔接培训消火。
(作者林日新,本文原载红网,有删节)
四川日报
做好幼小衔接 须多方努力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治理内容包括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五个方面。然而,教育部门的重拳出击,解决不了家长们的心病。种种理由,让初尝教育焦虑的父母恨不得马上登上幼小衔接培训的快车。
现在的一些幼小衔接班之所以这么火,说到底还是家长对幼升小教育焦虑的结果。应该说,经过长期宣传教育,绝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班的危害是有一定认识的,但一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厌其烦贩卖教育焦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念,又让家长陷入矛盾之中。客观而言,孩子刚离开幼儿园就直接跨入小学大门,不少孩子确实可能出现一些如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的不适应,也承受一定的压力,对于这些压力的恐惧,也成了家长送孩子到幼小衔接班的动机。
要为幼小衔接的火爆降温,还需多方努力。首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共同合作,把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禁令落到实处。其次,应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学课程设置,降低家长教育焦虑。再其次,强化教育宣传,让更多人真正明白幼小衔接并没有那么多好处,自觉远离幼小衔接班。
(作者余明辉,本文原载《四川日报》,有删节)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