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魂》是平塘本土作家金玉斌的第一部诗文作品结集,内容主要为“诗”与“散文”,115万字。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启刚,贵州作家协会会员、黔南作家协会副主席雷远方分别作序,收录金玉斌1983年以来创作的作品53篇(首),其中诗歌30首,散文等23篇,分“诗歌魂结”“散文魂牵”“杂文乡思”“通讯乡愁”4辑,内容有展示故乡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的,有书写异国他乡菲律宾异国风情的,有叙述故乡人物的,是金玉斌30多年来的文字积攒。
作者近影
书中的《我拿什么来爱您》是他创作的第一首小诗,是他用母亲英年早逝的悲痛泪水创作而成,读他饱含伤痛的字句让人不免也落起泪来。书中的诗歌《一个人的远方》《我在菲岛赏月》《泳海》和散文《浓恋端午水》《摇曳的烛光》于2018年6至10月分别发表在菲律宾《商报》中文版和英文版上;散文《有那么一群人》《一片春心付海棠》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3月发表在《东南亚华教》和《华人联合日报》上;书中的文学评论文章《解读<流浪人>》和《诗意与远方》分别被山东《侨报》和台湾《现代诗》转载。
为故乡立传为乡人抒情
——序金玉斌文学作品集 《乡魂》
杨启刚
在黔南州 12 个县市中,我与平塘县的文友们联系得最多,关系也融洽。作为黔南文学创作活动最为活跃的县市之一,近年来,平塘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作家。这其中就包括金玉斌。
早在 10 多年前,就与县里的文学戏剧家协会携手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活动。因此,也认识了一批当地文友。金玉斌便是其中一个。
金玉斌 1983 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至今已经 36 年,实属不易。通读整部书稿,“乡魂”二字始终穿插其间。《论衡·纪妖》 一文说:“魂者,精气也。”魂,也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情绪。正如一个人,没有了魂,便如同行尸走肉。一座乡村,没有了魂,那它必定是衰落和腐朽的。乡魂,就是一座村庄崇高的精神。延伸开来,就是故土家乡的一种令人振奋向上的精神。
《乡魂》 一书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他在菲律宾支教期间写下的那些散文。也许是远离家乡故土,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加浓郁。也或许是作者年过半百,经历过诸多生活变故之后,对于人生和家乡更加增添了许多惆怅与挚爱。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作者,金玉斌除在师范学校读书两年外,就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生养他的土地。他的家乡“懂达”古寨自清朝乾隆年间以来,就有擅长诗书画的人不下百位。现在有近 10 人活跃在州、县、乡各级诗词书画协会等文学艺术界,是远近闻名的诗词文化古寨。正是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从小就受到了文化的熏陶,这也他日后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异国他乡菲律宾支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长期的沉淀,他思考了许多,也写下了他较为成熟的作品。这些作品与他早年的相比较,更增加了一份生活的厚重感。就像秋后土地上的庄稼,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
金玉斌结束支教回国后,我们有过一次长谈。这次长谈涉及文学创作、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文学。记得那天晚上我们第一次谈到出版这部书籍的事,并就书的体例和编排进行沟通。
几乎每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结集出版。实际上,最终留给后人的也只有文化,其他的都是过眼烟云。一个作者,一生只要有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一篇小说能够让读者记住,就算不错了。在文学越来越边缘化的今天,仍然还有许多作者在踽踽独行,把文学创作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金玉斌就是在创作上内心纯粹的一位,潜心创作,不为外面的风吹草动所打搅。为师者,他是一位优秀的语文高级教师;为文者,他的作品不炫技不取宠,紧贴大地,朴素自然,宛若山中的一汪清泉。
金玉斌的作品写得朴实感人,不哗众取宠,没有花哨的词语,每篇文章都像家乡那条清澈的少女河,潺潺流水里蕴含着原生态的炊烟,牛哞,以及娘呼唤孩子归家的声音。这些作品饱含着一位作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思念之情。不论是诗歌《爱的呓语》 《古美,等一等》 《我在菲岛赏月》,还3序是散文 《魂牵梦绕的少女河》 《浓恋端午水》 等篇什,读者都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是不需要修饰的,也是不需要掩藏的。
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追求与写作风格。金玉斌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创作风格,信手拈来的乡土俚语,乡村轶事,乡俗风韵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不论是在人物书写,还是在描绘家乡风情美景上,都情真意切,情趣盎然,深入人心。
金玉斌笔下的人物,都刻画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因为这些人物都是他身边熟悉的人物。在笔墨不多的篇幅里,写出了他们的精气神。如 《又到清明烟雨时》 《又见好花红》《怀念我们的父母》 等人物散文,以及 《打拐王》 《与犬共舞》 《立志传承》 《情系子弟兵》 等人物通讯。
文学,总是跟着时代一起前行的。金玉斌的创作也紧跟时代,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的作品。例如 《有那么一群人》《玫瑰夜色》 《一片春心付海棠》 《牙祭》 等等。他不仅仅只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用散文的笔调来歌颂家乡的巨大变化,人民的精神风貌。这就使得这些作品立意深远,富有时代气息。
对于写作,金玉斌也在他的 《写作,是一种生命》 《永不没落的呼吸》 这两首诗里有着鲜明的阐释与独白。他写道:“涉足写作这方田地 / 亦或丰盈 / 即或苦寂 / 那是上苍有所偏佑罢了……/ 和写作交朋友 / 是把生命照映……/ 生命的足迹 /
长短不一,悲喜交替 / 流淌的文字小溪 / 有花瓣、有亮点、有泪珠,也有血滴 / 我却乐此不疲……”“就这样每天盘坐案前 / 给想象安插了翅膀 / 给人生的憧憬装上羽翼……/ 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 / 写作的姿势使痴汉上瘾 / 看年华老去/ 和自己描述的场景转身 / 永不没落的呼吸,从此 / 华丽地沉入史渊”,这也正是他对文学创作最好的回答与追求。
总览 《乡魂》 全书,家乡的风情、美景、人物三大系列构成了本书的总基调。这些基调是明快的,五彩缤纷的,满正能量的。它让读者从书中读到了人性的真善美,读到了乡魂的情意根。每一位作家手中的笔下,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他所生活的地方。这也是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库。当然,文学创作也不仅仅只是描摹表面的生活,它还需要提炼出一种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的质感。或给读者以沉思,美的享受,从中感悟出人生的真谛。一篇好的作品,它不仅要追求语言的张力,更要鲜活生动的意蕴,以及文章中行云流水般独具个人特色的叙事方式。
瑕不掩瑜,每位作者都有自己惯有的创作方式、创作思维和创作追求,也不必求全统一。但一篇佳作,它必定是在语言、构思、创作手法上别具一格,匠心独运,这样的作品,也才会有创造力和生命力。作为一位深交多年的文友,也希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布依学会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公开出版有评论集《文学新浪潮》 等七部个人专著。其中,评论集 《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 入选中国作家协会 2014 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
放牧乡愁
雷远方
我与玉斌的结识缘于 《风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与青剑兄、荣欣兄等在平塘民族中学 《风帆》 诗社,编辑油印诗刊 《风帆》。玉斌投来了短诗 《妈妈,我拿什么来爱您?》,一首抒情诗打动了我们,我们便记得了“金玉斌”这小伙的名字,却未曾谋面。
到 2002 年,我县举办多彩贵州歌唱大赛 (平塘赛区),我去采访。其间,一个 30 多岁的男性参赛选手,上台大大方方,演唱投入真情,受到评委好评。下来,与之攀谈,才知道他就是金玉斌,是来自白龙乡的一位教师,爱好文艺,喜欢文学创作……就这样我们才相识。
自那时与玉斌真正相识,算起来已经 18 年有余了,恰如一个青春小伙的生命长度。
18 年来,我们因小诗结缘,因文字并行,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后来我担任平塘文学戏剧家协会主席后,将玉斌拉入协会分担担子。协会其实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经费,而工作不少。但玉斌担任理事、副主席、秘书长,协助组织采风、采访,安排会议,参与编稿、校对,车辆接送会员到外地开会,等等,任劳任怨,从来不提报酬。因而我们协会的工作红红火火,所编的《玉水河》 《平塘作家》,以及 《诗画白龙》 等 10 多部书籍,在县内,乃至全州均有一定影响。这靠的就是有像玉斌这样的许多助手的帮助,他们倾注一腔热血,出谋划策,任劳任怨,常常令我感动。
玉斌在创作上也是行家里手。既写诗,也写散文、评论等。他的诗文脱稿后,我常常是第一读者。如今,他将多年的创作成果结集为 《乡魂》 出版,这于我、于平塘文学创作亦是一件大好事,于他也是多年的心愿,是他对自己今生“玩文字”的一个交待。嘱我写序,当然应承。
玉斌和我一样,都是从山旮旯走出来的人,无任何背景,靠着自己的打拼,在人生旅程中创出一片天地。作为故乡的游子,其作品多是倾注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对故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讴歌。
在 《妈妈,我拿什么来爱您?》 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的笑脸不在了,/ 却把姣好的容颜给了我……你的勤劳停了,/ 却把坚强的目光给了我……你的梦想凋谢了,/ 却把斗的希望给了我……”直抒胸臆,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在 《母爱无争》 中,以“你在哪里,小弟 /为何我们都找不到你?/ 为何没有你的任何音讯?”的呼喊,呼喊那个不争气、离家出走的小弟回归;在 《又到清明烟时》 《怀念我的父母》 中,玉斌以回忆的笔触,叙述了与已故父母相处时的欢乐,离别时的忧愁,离开人世的怀念,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玉斌的真情实感,令读者落泪。
玉斌的故乡是在一个叫“懂达”的地方。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寨后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寨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是一大片田畴。历史上,平舟、牙舟上都匀府的古道就从懂达经过,经凯口、平浪到达。因而懂达是个风水宝地,除了人长寿之外,出了不少外出工作“吃国家饭”的人才,玉斌就是其中之一。因而书写对故乡的赞美,则成了玉斌创作的又一主题。
在 《魂牵梦绕的少女河》 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少女河的原始奇景,“放豇豆花”“放茅草歌”的奇特习俗,无不令人神往。玉斌说:“也许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我总觉得家乡的少女河是世界上最美最好的河,如赐给我生命和灵魂的母亲。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少女河永远都会在我的梦想中留宿。”——这也许就是他 《乡魂》 的根和魂吧!
事实也如此。2018 年,玉斌远离故土,远离祖国,赴菲律宾支教一年。作为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玉斌更能体味到“乡魂”的味道。在那里创作了 《怀念我的父母》 《浓恋端水》 《禅悟》 《身心健康,快乐有益》 等散文,诠释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弥漫着浓烈的“乡魂”芬芳。
当然,对于曾在异国生活的游子来说, 《乡魂》 中 “乡魂” 题材的范围并不仅仅限于家乡,还包括祖国,如 《旧司二景》 《又见好花红》 《凤凰拾遗》 《者密探奇记》 《卡罗石韵探秘记》 《甲茶之恋》 《行走天坑》 等,均是赞美祖国故乡的山水风光的。
此外,还有不少诗文,或写菲律宾的所见所闻,或写自己对生活、对工作、对写作的所思所感,充满激情,既是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真情的流露。
“写作的季节 / 不光有风声雨声人声鸟声 / 不只是汉子和汉字在对话 / 思维的光点回回复闪 / 日子又多了一份荣奢”——这是玉斌对写作的理解,也是我们写作者的追求。
希望玉斌以 《乡魂》 为起点,继续让“日子又多了一份荣奢”,让“流淌的文字小溪 / 有花瓣、有亮点、有泪珠,也有血滴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平塘县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刘涵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