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根据日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202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超过2.18亿。
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突破2亿,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此外,我国还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在过去,我们说到中国的人口红利,一般强调的是人口总量。而现在,随着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说人口素质的红利也正在显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社会各方面发展,难能可贵的是人力资源,并且愈是在人口老龄化之下,这种红利愈发重要。
更进一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几乎是与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其带来的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也是助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一个重要推力。当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积累到今天这样一种水平,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新的社会观念,也将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当然,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不断积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同时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典型如就业。比如,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了一千万。确保这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头等大事。要知道,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他们对于就业的要求也越高。而让他们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实际上也是利用好人口素质红利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来审视今天的就业需求,“把就业优先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绝不是一句空话。其中关键,还得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通过改革和开放破除发展的束缚和阻力,持续做大社会的就业蓄水池。
另外,当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转变,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也显得愈发重要。比如,在突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确立更大的优势?再比如,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更科学地分工和衔接,以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等等,都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还需继续探索的时代命题。
总之,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亿,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是人口素质红利的一种体现,但如何把这种红利用好,也蕴藏着社会更深切的期待。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