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西流
近日,一名00后在朋友圈吐槽公司后陷入被解雇危机,引发网友讨论。一些年轻人把生活里鸡毛蒜皮的一点不开心或者糗事发在网上吐槽,成了解压的一种方式,也因此出现了某些吐槽视频系列。这些在网上匿名吐槽的人也被称作互联网“苦学”家。“我有苦事分享给大家乐一乐”。问题是,互联网“苦学”是解压的好方法吗?
现在,95后、00后大学生是匿名社交软件的用户主力。在不少大学生看来,网络匿名可以更好地释放情绪、表达自我,甚至可以发泄负面情绪,他们在匿名的世界里更放松、更自由。然而,诚如专家所言,互联网“苦学”的流行,与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分不开,将现实生活中难以释放的情绪向匿名社交平台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互联网“苦学”兴起,是孤独与猎奇交织下的一种社交尝试。当前一个尴尬的事实是:随着社交工具不断升级,年轻人的社交却变少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在互联网“苦学”的虚构空间中越陷越深。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之外,主要是因为当今大学生在过度依赖匿名社交平台的同时,也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
互联网“苦学”也是现实孤独感的一种折射。一些年轻人迷恋匿名社交,其实是“社恐”的一种表现,对匿名社交越依赖,在现实生活中就会越孤独。特别是,互联网“苦学”,在带给人们发泄满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从表面上看,依赖互联网“苦学”,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缓解了不良情绪和压力。殊不知,越是沉迷于互联网“苦学”中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对他们来说,互联网“苦学”已经变成了真实社交关系的替代品,而这将会给人的实际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互联网“苦学”中的“乐趣”,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无趣”为代价的。不管在网上如何苦中作乐,现实中的问题也不会因此减少。互联网“苦学”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任何一种网络产品,只有当它植入现实生活,与正常生活步调和谐,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逃避社交只是暂时的,只有迈出从舒适走向未知的那一步,触摸真实社交的复杂和温暖,才能把自己的生活道路越走越宽。
因此,与其在互联网“苦学”,不如在现实世界“深耕”。不管信息传速多快、音画信息多真实、文字多感动,互联网“苦学”等匿名社交平台,无论如何也模拟和传递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真切眼神、近旁相伴时的温暖气息,以及心理上的安全踏实。现代年轻人要学会善处虚拟世界,适时从虚拟世界中抽身,回归现实。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还是应该在阳光下,在现实生活里,在人与人的零距离交往之间,在爱情、婚姻、家庭和事业中实现。
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应该合理处理现实与虚拟中的自我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特别是,年轻的职场人在更多的时候应该依靠亲近大自然,亲近身边的人,亲近有生命力的东西,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享受人生。(张西流)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