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产业|文化活动“云端”见:微信视频号亮相第十八届文博会文化和旅游部数字演艺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06 23:39:19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 点击: 评论:0

 ,文化和旅游部数字演艺展区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演艺产业方面的新成果。其中,腾讯微信视频号成为该展区的一大亮点。

[URL]3d78257d40363e2a38eca6049159d6b9.png

 微信视频号,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他人以及了解世界的窗口。自2020年1月21日内测以来,微信视频号已经迭代多个大版本,陆续支持了长视频、动态配乐剪辑、直播、直播带货、快速分享、设置为状态、主页商品橱窗等能力。

 在过去几年疫情的影响下,线下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受阻,视频号搭建“云剧场”“云剧院”“云博物馆”开展线上演出、线上观展等活动,运用创新传播方式,在丰富广大用户的文化生活之余,也推进了文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来视频号看演出,轻松享受线上文化大餐

 去年8月,受到全球剧迷疯狂追捧的《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在视频号直播“云演出”。作为原剧的线上特别版,一场名为“TIME TO WAKE UP——我们想开了”的视频号线上直播,用全新“云剧场”方式延续观众的戏剧梦。

 为手机用户观剧量身定制的竖屏直播演出,更是为广大剧迷打开了“线上观剧”的新大门。这场直播还尝试了“付费模式”,观众在付费前可以试看3分钟,付费后则可无限续看回放,“两元看不眠之夜”不仅让剧迷大呼过瘾,也让因各种原因未能打卡线下剧的观众们,在线上也能欣赏到精彩剧目。定制化的竖屏演出,利用特定的比例,以适合手机用户观看的角度和方位,更好地聚焦和渲染了部分情节,更借助5G高清和多视角实时传输技术,为观众打造了别样体验的定制版本。观众能以第一视角“走进”剧中的同时,近距离、无障碍、超清晰地感受剧目的精湛细节,享受强大的戏剧艺术张力。

[URL]40dcf99a9363f1395490999e0fce8eeb.png

 疫情之下,线上演出演变为一种旺盛的、常态化的线上娱乐消费需求。在各大文艺院团、演出机构纷纷寻求新的演出方式的背景下,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文旅中国云演播、保利票务、北演演艺、中山音乐堂等视频号,在线上为广大用户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艺经典。触手可得的海量高质量内容,激发用户情感共鸣;周杰伦、崔健、五月天、罗大佑、李健、西城男孩、落日飞车、水木年华等音乐人相继在视频号开展线上演唱会,则开启了基于明星的营销新思路,打开了品牌事件的营销新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曝光-心智-转化的营销效率。

 目前,已有超过26家剧院、机构基于视频号开展线上演出。“来视频号看演出”正在成为趋势。接下来,也将有更多剧目陆续登上视频号云舞台。

视频号里看文物,用户解锁逛馆新方式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非接触式、智慧化服务成为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的基本属性。博物馆融合创新传播方式与民众希望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参观博物馆的诉求,开始探索新的展出形态。目前,已有近50家博物馆馆长带着300余件文物走进视频号,为广大视频号用户带来了40场别开生面的直播盛宴。“来视频号感受大师历史课”成为趋势,博物馆也逐渐将“视频号直播”纳入数字化发展的常态化策划内容之一。

[URL]2dc8f83b23272f4ec7264287fab07d51.jpeg

 “文博探秘——馆长开讲”系列直播活动聚焦当下“线下旅游难,看展无处去”的现状,将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文物搬进视频号,用户在微信即可打卡博物馆,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文物奇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通过视频号直播间面向大众公布秦陵最新研究成果,并向观众详细解读了百戏俑背后的历史文化。新颖的直播方式与详实的价值史料,让这场直播迅速“出圈”,收获近70万用户观看;视频号直播•八点一刻——“文博探秘”专场,以内容直播、文创带货、知识付费、研学云游四大数字内容合作模式,给予博物馆账号指引、运营支持、流量扶持、宣传推广等全方位助力,全面释放博物馆文化新力量。

[URL]516ef656910aa360dd82da32163874c8.png

 别开生面的观展形式,丰富多彩的“线上展览”,助力广大用户打卡更多“国家宝藏”,共同感受华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微信视频号还将持续聚焦文化行业,以视频号串联起微信聊天场景、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微信搜一搜等能力模块,通过微信生态的合力作用扩大各地文化行业影响力,推动视频号文化内容共建,让更多优质内容流向视频号,惠及广大视频号用户,让文化魅力浸润人心。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