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对接各部门,下直面群众,工作繁复琐碎,强度大、压力大。因此,基层工作既要出成效,也需减负。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为工作提供了便利,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共建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文山会海”“微信通知”“资料台账”“系统app”“转发朋友圈”等花费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一份数据需多处填报更加大工作量;每个人肩负各种包保责任,下班时间或服务社区,或下沉帮扶村、网格,或走访企业商铺,开展夜巡、安全检查、卫生整治、文明劝导、食品安全督查等工作;各种工作组争相成立,一些业务部门人员被抽空,业务工作无法开展,即使工作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甚少人作出建议,很难得到改善。
基层工作经验对干部成长十分重要。一方面,基层工作有利于锤炼个人品质。基层工作错综复杂,面对的事务千奇百态,这要求基层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迎难而上,不好高骛远也不畏首畏尾,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另一方面,是现阶段培养、考察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进取,提升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然而,“5+2”“白加黑”的工作强度,正常休息、陪伴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都无法保障,更别说提升幸福感,归属感,久而久之,难免降低工作积极性。可见,减负是必要的。
想要处理好见成效和减负之间的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入手。
第一,善用“两个因素”手段,做好人才激励。孙中山曾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领导干部需保障“保健因素”和用好“激励因素”,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升工作积极性,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第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是关键。一方面,“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村级(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事务权责明晰、设立的工作机制精简高效、制定的措施依规便民,同时,搭建基层治理队伍能力提升平台,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基层工作抽调人员需“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为基层工作借调人员时莫过度,需“重质轻量”。例如县直各职能部门,担负着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发展等任务,卫生整治、食品包保、安全夜巡等工作应从制度上保障,源头上治理,而非单纯按编制数分包给各单位。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实行科学减负,真正做到把基层工作者过重的工作负担、过长的工作时间减下来,删除不合理的部分,回归本职工作,各司其职,共同发力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继续巩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要继承好运用好“基层减负年”的好经验好做法,列出减负清单、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不断提振基层干部披坚执锐、勇毅前行的精气神。同时,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
基层党员干部应做到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政策内容和精神实质又要结合实际,采用科学方式方法。既做好政策的落实、落地,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又能有效减负,做好各项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凯君)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