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大龙开发区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部署会议暨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议召开,吹响奋斗号角。紧接着,大龙开发区坚持“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主目标,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奋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眼下,正值企业赶订单、忙生产的黄金时期,开发区各企业车间内一片大干快上景象。
汇成新材料。
走进贵州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四氧化三锰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银灰色的四氧化三锰粉末经由精密设备精细加工下,待装车后销往国内国际市场。为确保订单如期交付,公司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同时,对核心产品四氧化三锰实施技术升级。
“目前,公司4条智能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四氧化三锰单月产能达1500吨,预计今年一季度四氧化三锰产能将突破4500吨,电池用硫酸锰产能2万吨。”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昭华说,“后续,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耕锰系电池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延长产业链以及废旧电池、废渣综合利用,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汇成新材料生产车间。
汇成新材料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其中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球形锰酸锂及铟系缓蚀剂等产品产量稳居全行业前列。
汇成新材料抢抓春光忙生产是开发区众多生产企业的一个缩影,与汇成新材料在产业链上形成紧密合作的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样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3月,公司项目一期碳酸锂车间进入试生产,今年2月,一期镍、钴车间也进入了试生产阶段,目前,已累计生产工业级碳酸锂1500余吨,硫酸镍100吨、氧化钴100吨、碳酸钴200吨,实现产值约2亿元。”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说。
杨志明在给记者介绍。
据悉,去年6月,星茂新材料投入约2000万元对工业级碳酸锂生产线进行技改提纯,现设备安装和调式工作都已完成,预计今年4月底开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这样以来,该产品将更加符合园区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需求。
作为开发区一家专注于“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企业,星茂新材料采用“浸出净化—萃取—电池材料制备”流程,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提取镍、钴、锰、锂作为生产动力电池的原料,再重新进行供给。目前,公司70%以上的产品就近供给园区企业。
星茂新材料。
企业生产忙的另一处场景,是开发区加强指挥调度,确保嘉尚新能源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博邦山河年产15万吨一体化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的奋力之景,更是开发区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的扩圈之景。
工业发展活力四射,乡村振兴也不逊色。春耕春种好时节,开发区各村的田间地头“春耕交响曲”越奏越响亮,一幅春天下的乡村发展画卷不断铺展。
在麻音塘街道祥查村银杏产业基地,50余名务工群众拉线、挖沟、打孔、播种……大家分工明确,协作无间,各个环节衔接紧密。
该基地投资约150万元,占地300亩,现在播种,预计10月就能进行首次采收,往后发展,每年可采收2次,亩产可达1000余斤,按照当前市场40元每斤估算,产值可达1200万元左右。
红薯育苗基地。
连日来,大龙街道、麻音塘街道辖内南宁村、鲢鱼塘村、双龙村红薯育苗工作繁忙,为新一年红薯产业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据了解,该产业是两个街道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发展的,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发展模式,育苗12亩,打造1000余亩红薯产业,亩产可达6000斤。
大龙开发区园区航拍。
春天,正是奋斗的好时光。开发区的工业产业和乡村产业犹如繁花竞相绽放,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作者:张立新)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