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农村公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修到了老百姓家门口,不仅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便捷,同时农产品也更方便运输外销,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昨天下午,遵义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启动会在赤水召开,我市将通过3年的创建,实现全市农村公路服务品质大提升,构建“覆盖广泛、衔接顺畅、安全便捷、舒适美丽”的农村公路网络。
公路改善后农产品更畅销了
位于赤水市西南部的宝源乡,竹林总面积6.4万亩。偏远且穷,路弯且烂,从赤水城区到宝源坐车需要1个多小时,曾经宝源对外地投资者来说,吸引力有限。农村公路建成后,从赤水城区出发到宝源只要20多分钟,到宝源来种植的、养殖的、开办工厂的络绎不绝。从求客商来,到选择商人来,宝源产业发展也从饥不择食“捡进篮子都是菜”,发展到了如今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捡进篮子的必须是好菜”。
据宝源乡党委书记雷小容介绍,近年来,赤水致力于把路修到农户家,修到林间深处,解决多年以来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问题,打通林业最后一公里,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很多林间资源变成了钱,彻底扭转了农户之前守着青山过穷日子的尴尬局面。去年,宝源乡竹原料供应5万多吨,冬笋、春笋、大竹笋年产1000多吨,群众竹产业收入逐年攀升,农民年人均竹产业收入达到5000元。
2019年,斥资6000万的宝之源水业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年产20万吨矿泉水;港资企业香水莲花正式签约落户营业;2019年宝源观田坝区作为赤水唯一一个贵州省省级样板坝区开工建设,承担起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革命的试验田责任。宝源花卉基地建成400余亩,生态鱼基地建成500余亩,林下竹鸡年产30万羽,农民开启了家门口务工模式,农户家里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80%以上的农户家里买起了车,盖起了洋房,宝源人均存款达2.5万元,彻底撕掉了落后贫穷的标签。
我市农村公路已实现“三个100%”
赤水市宝源乡的发展只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过集中实施通村油路、撤并建制村硬化路、“组组通”项目建设,我市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去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9487公里(通组公路未列入统计),其中农村公路占比84.8%,县乡公路通畅便捷、村组公路四通八达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目前,我市成功创建了湄潭、习水2个国家级示范县和播州、凤冈、赤水、道真、仁怀等5个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通过“四好农村路”创建这个抓手,我市在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几个方面同步发力,相继实现了建制村100%通油路、100%通客运和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交通保障。
三年打造3100公里“美丽农村路”
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权茂介绍,根据“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方案,我市需要在三年内实现全市农村公路服务品质大提升,构建“覆盖广泛、衔接顺畅、安全便捷、舒适美丽”的农村公路网络。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是要集中火力打造“美丽农村路”示范路,这是示范创建的核心内容和基础要件,是创建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按照市政府印发的方案,三年内全市将打造“美丽农村路”示范路3100公里,确保建成的“美丽农村路”示范路里程不低于全市县乡道总里程的20%。今年的任务总数是950公里,其中今年需要创建示范县的红花岗、新蒲、余庆、绥阳不能低于100公里,其余县(区、市)不能低于50公里。
在示范路建设内容方面,要重点突出标志标牌、绿化美化、文化建设和安全隐患治理。今年,我市将结合“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建设,将重点完善县乡道“两牌一桩”(养护公示牌、路长公示牌和公里桩),并且同步完善其他标志标牌,切实提升全市农村公路基本形象。(遵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宗辉)
《遵义晚报》(2020年04月17日02版)
(责任编辑:刘天永)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