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阳贵安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2-21 16:30:45 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曾秦 点击: 评论:0

气象部门分析预测,旱情仍将持续

  2022年盛夏以来,贵阳贵安降水量明显偏少,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最低值,出现夏秋冬春连旱的极端天气。气象部门分析预测,旱情仍将持续。近日,贵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发布《贵阳贵安节水抗旱倡议书》。

  目前,贵阳贵安供水形势如何?贵阳采取了哪些措施抗击旱情、保障城乡生活生产用水?有何成效?记者走访了贵阳市水务管理局。

  

  城乡供水总体平稳有序

  “受降雨偏少影响,贵阳贵安各水库水位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与常年相比,目前贵阳贵安供水形势日趋严峻。”市水务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卢天伦介绍,截至2月19日,承担贵阳六城区供水水源功能的四大水库(红枫湖、百花湖、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总蓄水均较去年同期蓄水减少。

  针对旱情,去年7月以来,市水务管理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紧压实抗旱责任,扎实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市水务管理局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精准做好专业技术服务和指导,针对旱情可能持续发展的形势,以“蓄水保水、控水节水、引水调水、找水送水”为重点,全力应对极端干旱天气。

  通过各级政府、水务、生态、卫健等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持续共同努力,目前,贵阳贵安城乡供水情况总体平稳有序。

  

  分别施策解决供水问题

  根据各城镇供水水厂及其水源水库当前可利用水量,按照冬春连旱且无降雨的极端情况分析,市水务管理部门采取了以下针对性措施。

  跨区域远程调水补水。市水务管理局与省水投集团、市水务集团多次就黔中调水召开现场专题会,制定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供水联动调度方案(麻杆寨分水阀—松柏山水库)、(麻杆寨分水阀-红枫湖)(试行)》,已启动从黔中调水至松柏山水库和红枫湖水库,为主城区水量和水质提供了双重保障。

  “大水网”互联互通调水补水。针对东郊水厂水源(汪家大井地下水)不足问题,已启动贵阳市供水应急保障工程建设(观水路-水东路),建成后将实现西郊水厂与东郊水厂管网互联互通;针对北郊水厂水源不足问题,已实施跨区域调水方案,通过云锦水厂、艳山红水厂、西郊水厂、东郊水厂与北郊水厂管网互联互通进行调水补水。

  多管齐下保障农村地区供水。目前,各区(市、县)水务管理部门围绕水源、水量、水厂、水网等关键要素,采取扩增、改建、连通和重启等举措,立足以工程措施确保农村人饮安全。实施农村应急抗旱供水项目44处,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解决近10万余人饮水问题。

  对于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工程措施解决供水问题的区域和群众,各区(市、县)压实“三方责任”,落实“三级包保”,组织力量开展包保送水,同步查找应急水源。全市因旱情供水受到影响的人口,已通过启用备用水源、建设应急供水工程、送水车送水、设置临时集中供水点等有效措施解决。

  

  各级政府全力抗旱保水

  为统筹抓好冬春季抗旱保供水,贵阳市政府组建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贵阳贵安2023年春季抗旱保供水工作专班,全面统筹推进抗旱保供水工作。

  市水务管理局局长毛志伟介绍,旱情发生以来,市水务管理局班子成员下沉到村组开展督促指导,组织区(市、县)水务管理部门多次召开调度会,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冬春季及春节期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函》至各区(市、县)政府,督促指导各地压实农村供水“三个责任”,健全“三级包保”,建立县、乡、村饮水保障应急队伍,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应对当前城乡饮水困难。

  同时,压实主体责任。各区(市、县)政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压实供水管理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利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的“三级包保”机制。

  提升管护水平。各区(市、县)因地制宜建立县级统管为主,区域专业管理、村级组织管理、村民自用自管为补充的运行管理模式。组建或引进供水企业开展专业化管理,或由县、乡政府组建供水管理组织实行统筹管理,或购买服务进行专业管理,不断提高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加大节水力度。坚持“节水优先”,各区(市、县)组织供水企业加大输配水管网排查,杜绝“跑、冒、滴、漏”情况,进一步降低城乡供水管网漏损率;组织开展节水宣传,强化对高耗水行业用水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用水行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秦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