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共同立法“立”起“贵州屋脊”新高度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2-26 19:07:23 来源:贵州人大网 作者:赵坤 杜梅 点击: 评论:0

2022年12月1日,备受关注的《六盘水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和《毕节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经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并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韭菜坪风光。(摄影:郭君海)

这是贵州省首个采取“共同决定+条例”的模式跨市州共同立法的案例。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更大的金山银山。一决定、两条例携手守护韭菜坪生态环境,对于推进贵州“一区四高地”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促进两市文化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景跨两市,“贵州屋脊”呼唤立法保护

莽莽群山,巍巍乌蒙。韭菜坪属乌蒙山脉东支,地处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与毕节市赫章县交界处,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乌蒙之巅”之称。韭菜坪不仅是贵州高原的自然地标,也是贵州人民的人文地标。

据介绍,韭菜坪是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带、全国唯一的野生韭菜花保护区。区域内成片分布着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三叠纪化石群,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云上石林”“云上花海”与“云上湖泊”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两市持续加大投入,分别启动了韭菜坪景区开发建设规划。2013年两个景区均进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景区盘子,2017年同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逐步凸现,出现了成长中的“烦恼”:韭菜坪属高山草甸,生态极其脆弱;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盗挖盗采“多星韭”、灌木和奇石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景区地理割裂、资源割裂、业态割裂。由于没有建立起景区协同保护长效机制、没有上升到法规层面对韭菜坪保护实施刚性约束,两市在韭菜坪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着“规划建设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景区保护不到位、旅游开发受制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韭菜坪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制约了两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保护亟待协同立法。对六盘水毕节两市而言,自觉扛起“贵州屋脊”的保护责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条例》《决定》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级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符合六盘水市、毕节市实际。”贵州省人大法制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一手托两家,省级统筹提升立法质效 

六盘水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杜梅表示,两市在起草、审议条例和决定的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按照统一条例名称、统一审议进度、统一施行时间的原则,建立共同立法联席会议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立法质量和效率。

为加强对两市立法工作指导的精准性,贵州省人大明确由省人大环资委负责,在条例文本起草过程中,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关政策法规的具体指导;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在立法技术环节和立法程序方面的具体指导。两市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平台,协商制定了共同立法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先后召开3次联席会议、开展2次互访交流,就草案有关条文进行磋商、达成共识。202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书面形式,征求了省林业局、省高院等17家部门对两市《条例》草案的意见。

在《条例》《决定》起草过程中,两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信、抖音等媒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深入有关部门、立法联系点、景区所在地,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反复征求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立法咨询专家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300余条意见建议,逐一进行梳理,逐一研究论证,很多意见建议被转化为立法成果。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认为,《条例》《决定》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两市共同建立监督协作、信息共享、品牌宣传、司法协作等机制,有利于服务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是破解韭菜坪“一山两治”难题、助推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重大成果。

一山立两法,开启“法治护山”新时代

“区域协同立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持核心条款的一致性,这既是法制统一的要求,也有利于法律的实施。”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君隆说,由于省人大全程指导,两市人大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严把法制统一关、公平正义关、立法技术关,取得了1+1>2的效果。

此次通过的两个《条例》,都由总则、规划管理、保护利用、区域协作、法律责任、附则等章节构成,六盘水《条例》六章二十九条,毕节《条例》六章三十四条。两市《条例》均明确,景区的规划、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永续利用、区域协作的原则;规定了景区11种禁止行为,将多星韭、石林景观和其他野生动植物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加强区域协作,共同保护利用“贵州屋脊韭菜坪”品牌资源,促进资源整合与效益集聚;建立共同加强韭菜坪景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损害等行政执法联动响应与协作等。这些较好体现了地方立法特色和可操作性,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对景区保护的共性需求。

两个《条例》的另一个特色和亮点就是,对行政执法主体和处罚标准作出了明确界定。比如,对于擅自采挖、损毁多星韭的,情节严重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每株1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擅自移植、运输多星韭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每株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又比如,对于采挖、销售、购买景区内的石峰、石芽、石笋、石钟乳、石柱等石景的,由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石景和违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

同时,两市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分别为11条,主要包括导语、正文和施行时间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全方位协作、实行“五个统一”、建立“两个机制”、开展生态修复、推进绿色发展、地方人大监督协作、明确法律责任等内容。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贯穿整个立法工作的一条主线。“六盘水毕节同处贵州西部,山水相连,在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望和要求。”杜梅表示,秉持“毕水一家亲”理念,两市将协同开展执法检查、视察、专题调研活动,互联互通规划实施、景观资源、游览线路、应急救援、游客服务、行政执法等信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供稿: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 赵坤 杜梅

编辑:张茂

编校:吕跃

审核:杨震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