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多彩贵州2023年文旅推广首次以影像为“桥”直播连线走出国门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01 00:00:09 来源:中新网 作者:石小杰 朱晨曦 点击: 评论:0
多彩贵州2023年文旅推广首次以影像为“桥”直播连线走出国门
开幕式贵阳现场。 唐哲 摄

  中新网贵阳2月28日电 (石小杰 朱晨曦)28日,多彩贵州2023年文旅推广走出国门进入日本,“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首次以直播连线方式在东京举行开幕式。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总领事陈巍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开幕。大展主办方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摄影师代表在贵州贵阳同步出席活动。

开幕式东京现场嘉宾合影。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开幕式东京现场嘉宾合影。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陈巍在开幕式上表示,2023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始于2008年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走进日本,续写贵州与日本交流的文化新篇。今天展出的这些摄影作品,从一个个生动的局部与细节展示了今日贵州的无穷想象力,在观看了这些摄影作品之后,期待更多的日本民众能到这个既有原生态美丽风景和文化,又有凝聚着现代工业科技的近50座世界顶尖高桥的地方观光旅游,从贵州感受中国的魅力。

开幕式东京现场嘉宾参观巡展。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开幕式东京现场嘉宾参观巡展。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本次巡展在日本东京多元文化馆开展后,将持续至3月15日,展期共15天。

  本次巡展共有120幅作品展出,主要从五个篇章介绍贵州。第一篇章:空中瞰贵州·另一种视角,第二篇章:多彩寻贵州·生活的交响,第三篇章:体验新贵州·跨越的线条,第四篇章:四季游贵州·季节的韵律,第五篇章:洞·境。五个部分有机融合,显示“山水贵州”的意象。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总领事陈巍致辞。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总领事陈巍致辞。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希望今天的东京吹来一股‘美丽多彩的贵州风’,为我们大家带来新的希望和祈盼。”曾经在贵州大学学习中文并参加过2016年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经典作品展的日本摄影师竹田武史表示,“作为一名摄影师,我通过感官感受到贵州省被称为‘多彩’和‘原生态’的魅力,我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次摄影展感受到贵州省的魅力。”

  贵州正瞄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用好世界级旅游资源,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吸引物。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渐入佳境。

  巡展现场,观众可以用目光“走”在大桥上,从空中俯瞰绿水青山的生态贵州;可以随着一张张都市、小镇、古寨的图片,饱览“多彩贵州”的民族风情和城乡生活;感受疾驰前进的“贵州速度”;可以伴随四季色彩变幻,饱览“美丽贵州”的山山水水……观众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样”的贵州。

日本摄影师竹田武史致辞。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日本摄影师竹田武史致辞。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今天的贵州,已经成为人类减贫中国力量的典型与样板,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成就斐然,‘黄金十年’世人所瞩目。”陈巍表示,它以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情关注。

开幕式<a href=//www.hp-dv.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阳</a>现场。 唐哲 摄
开幕式贵阳现场。 唐哲 摄

  2008年,为记录、定格、展示多彩贵州,通过摄影讲述贵州故事,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以下简称:大展)顺时而设、应运而生。目前,大展面向全球征集摄影作品已达数十万幅,自2011年起分别在美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举办过专题展览。

  作为一项国际性影像文化活动,大展以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关注原生态文化发展,在展现贵州独特灿烂原生态文化的同时,展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因而被海内外业界人士誉为“世界摄影盛会、民族文化荟萃”。大展始终追随着贵州发展的足迹,通过大展平台,吸引了海内外万余名摄影师入黔拍摄创作,为贵州诸多历史性成就留下了最生动的“图说”,大展也成为贵州对外展示形象,推进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巡展展览现场。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巡展展览现场。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供图

  “2023年大展的主题是‘跨越·通向世界的桥梁’,这也是大展2023年伴随贵州对外推广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大展主办方表示,按照规划柬埔寨、泰国同期举办巡展,通过在亚洲旅游热点地区的推广,共同努力深化旅游文化合作层次,共同推进旅游企业、涉旅媒体的深度合作,促进海外游客对贵州的关注,推动“多彩贵州风”劲吹全球。(完)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