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黔山贵水演绎山地旅游传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09-06 00:55:13 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陆青剑 点击: 评论:0

 本报讯(记者 陆青剑)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专题展览部分,贵州展区的“非遗双创”和“绿水青山”板块充满了山野之趣。来自贵州全省多个地方的非遗双创产品和生态农特产品,折射出山地贵州的无穷潜力。喀斯特地貌造就高山流水的怡人景致,也生长出丰富多样的珍奇异宝,更为高桥极限、洞穴探险、路跑健身、徒手攀岩、展翅滑翔、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提供多元化的探游体验。因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天然禀赋,我省山地旅游更显张力,更有活力,更具魅力。

山地旅游几乎覆盖我省全域旅游版图的全部。今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中,“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被列为战略发展的核心内容,可见山地旅游对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宏伟蓝图需要一系列有力措施作为支撑点:积极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推动“中国温泉省”、“山地索道省”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和民族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旅游带,加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系统提升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和品牌。如此,“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文化旅游主体功能区呼之欲出,四季旅游均衡发展逐渐解决原先的淡季困惑,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让人们心生更多期待。

无处不在的奇风异景藏于山川河流,贵州的旅游资源与生俱来就有非同凡响的诱惑力。这个诱惑力正被不断挖掘和释放:以农业为特征的乡村游景点,如贵定金海雪山、平坝万亩樱花园、万山农业生态博览园等,形成了田园与山野交错叠加的农耕景致;以体育为特征的运动游,如六盘水梅花山国际滑雪场的滑雪、坝陵河大桥世界极限运动基地的蹦极和滑翔、麻江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的竞技对决、二十四道拐的汽车拉力赛等,无不彰显出山地运动游的巨大空间;以研学为特征的科普游胜景,如平塘国际天文科普基地、绥阳十二背后景区的双河洞、平坝黎阳航空小镇、遵义会议会址等,为热衷于研学的学子和家长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贵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贵州山地的良好条件。2017年8月,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贵州兴义成立,意味着以贵州为中心的国际山地旅游翻开新的一页。联盟一成立,贵州省就发布了10个从2019年1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山地旅游标准,包括《溶洞旅游服务规范》、《公路自行车游道质量等级标准》、《旅游步道等级划分》、《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服务指南》、《度假区(村)等级划分》、《景区观光车服务规范》、《汽车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温泉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文化主题酒店设施与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旅游星级饭店自助餐服务规范》等,贵州致力于山地旅游发展的决心和雄心昭然可见。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重点搭建3个平台,即会员交流与合作平台、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与评价平台、山地旅游投资合作与创新平台。同时,为全体会员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会员间业务合作与经验分享,研究、制定、发布和推广与山地旅游相关的国际标准,研究预测世界山地旅游业的发展动向和评价体系,促进旅游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推广山地资源旅游化管理经验,开展山地旅游资源评估、市场调查、景气指数预测,发布世界山地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等综合或专项旅游指标信息,开发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开展市场推广,为会员和经营主体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贵州的努力已作为一种实践经验,被许多致力于发展山地旅游的国家比对和引用。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样的表述在当下,表达的是贵州山地旅游品质的独特和优秀。近年来,我省把山地旅游作为旅游的基本定位,适时开展山地旅游资源大普查,编制实施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推广山地旅游系列标准,突出抓好山地旅游重点项目,着力加强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山地旅游业态。马力全开,实战出击,目的是快速抵近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这个终极标靶,不负“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总部”这一巍峨声名。

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和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贵州省实施了山地旅游标准化战略,以期对标国内一流、国际水准,建立、健全山地旅游标准化体系。为科学、规范、有效利用富集的山地旅游资源,我省通过逐年制定一批标准,构建起完备的山地旅游标准体系,推动贵州乃至中国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国际山地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